2017年高考历史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9
中11.(2014宁德质检)美国学者C.W.沃特森认为,任何文明都是历史的产物,有其内在和特定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宣称比其他更为优越,也没有理由以主流文明自居,并歧视、否定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对此观点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肯定文明的独特性和价值
B.主张文明之间的平等
C.强调对不同文明的尊重
D.认同西方文明的优越感
解析:D C.W.沃特森认为不同文明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故其不可能认同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感。
12.(2013湛江模拟)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增强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解析:B 题干反映了法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对美国惟命是从,其原因在于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增强了西欧国家的实力。故选B项。
13.(2013衢州质检)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解析:D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赫鲁晓夫“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
14.(2014厦门质检)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
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
D.苏东剧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解析:D 通过分析材料的信息可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是“冷战”时期,即1947~1991年。A项的朝鲜战争发生在1950~1953年,表面看是在朝鲜半岛进行的战争,是局部热战,实质是大国的角逐;B项的欧洲联合在1951年以后,主要是因为美苏对欧洲的争夺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因而联合起来以增强实力;C项1972年中美关系的调整,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苏东剧变即东欧和苏联相继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标志“冷战”局面的结束,也表明两极格局的瓦解,不是静悄悄的制度革命。故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15.(2013广东一模)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解析: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正确。
16.(2013扬州调研)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
A.1953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C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主张,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寻找到了亚非国家共同利益所在。
17.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 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时间上来看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人数比1954年多,这要归结于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外的交往。A项为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政策,排除A;C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为20世纪70年代的事,不符合题意;D项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18.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解析:B 材料中的“农村”国家指发展中国家,而“城市”国家指发达国家,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故选B项,C项错误。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项错误。
19.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解析:C “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不搞‘等距离’”实际上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要求以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
20.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B 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题意不相符。①③④皆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