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19

4.(2015·广东梅州高三总复习质检)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实施“211工程”计划

C.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

D.提出“双百”方针

解析:选B。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由材料内容可知,钱学森的论述针对的是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针对的是基础教育,故A项错误;实施“211工程”计划针对的是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现代化人才,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招收“工农兵学员”,与此题隐含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属于文化领域的政策,与此题背景不符,故D项错误。

5.(2015·广东揭阳高中毕业班高考二模)在人类社会的转型中,土地与劳动力关系的变革起到关键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里写到英国“羊吃人”时说:“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蛮横,甚至要把人吃掉……”

材料二 英国学者帕利泽、屈维廉等人都曾指出15—17世纪的英国早期圈地多数是以协商的方式进行的,是通过农民自己的积极合作而实现的……

《牛津英国通史》的编撰者提到圈地运动时说:“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培养了一批榨取穷人血汗的贪婪的新资产阶级的看法是言过其实的。”

材料三 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前以贫穷闻名。1978年冬, 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使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但是,“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20年后的小岗村却“江山依旧,旧貌犹存”。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羊吃人”指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说法谁更可信?请说明理由。

(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你如何看待这场“羊吃人”的运动。

(3)有学者认为小岗村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而不是经济意义上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请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包干”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1)第一小问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羊吃人”指的就是圈地运动;第二小问回答谁更可信并说明理由时应注意观点和史实相符。(2)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因此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回答出其历史影响即可。(3)根据材料三“1978年冬, 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实施了‘大包干’”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但是,‘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20年后的小岗村却‘江山依旧,旧貌犹存’”可知,小岗村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小岗村依然贫困,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许多乡村。(4)关系结合“大包干”的作用及局限回答即可。

答案:(1)事件: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更可信,理由:因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所见;帕利泽、屈维廉等人是英国资产阶级学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为资本主义制度辩解。

或帕利泽、屈维廉等人更可信,理由:因为他们是站在学术角度上看待历史问题,较客观;《乌托邦》所谓的“羊吃人”之说仅仅是文学的修辞,不能作为信史来看待。

(2)看待: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使传统农业转型为近代产业化农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任答三点即可)

(3)说明:小岗村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小岗村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小岗村依然贫困,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许多乡村。

(4)说明:“大包干”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劳动力、市场,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但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土地分割为小块,不利于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阻碍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言之成理即可)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