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高考生物基础巩固复习(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04
中二、非选择题
13.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节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________降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 ℃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温度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
酶 石油降解酶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石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可用双缩脲鉴定;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从曲线图中可判断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即污泥含水量和pH值;通过比较相同样品中2天内1 kg污泥中剩余石油含量可知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通过节细菌分解石油污染这属于微生物降解;(3)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及对照性原则及题意要求的温度梯度可知表中的错误。
【答案】 (1)双缩脲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①污泥含水量和pH值 (相同样品中)2天内1 kg污泥中剩余石油含量 ②微生物
(3)①没有标明具体的温度 ②温度设置少一列 ③缺少对石化酶的记录(顺序可颠倒)
14.(2016·湖北八校联考)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实
验
操
作 蒸馏水(mL) 2 2 2 A pH=8缓冲液(mL)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mL) 1 1 B 1 甲生物提取液(mL) C 乙生物提取液(mL) D 丙生物提取液(mL) E 37 ℃的水浴,保温1小时 总体积(mL) 3.8 3.8 3.8 3.8 滴加等量的碘液 实验
结果 颜色深浅程度 ++ - + F 注:“+”显色,“+”越多显色越深;“-”不显色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_,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四支试管中加入液体的总体积为3.8 mL,其中加入缓冲液和淀粉溶液共1.5 mL,因此A的数值为2.3,试管4中淀粉的含量最高,蓝色的深度最大。
(2)实验的自变量为生物提取液的种类,无关变量可从温度、pH两类溶液的量和浓度等方面回答。
(3)不同种类的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浓度相同,催化效果不同的根本原因应从基因水平考虑。
【答案】 (1)2.3 +++(或多于+++)
(2)生物提取液的种类(或淀粉酶的种类) 各组之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任写两种,合理即可)
(3)控制这3种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15.(2016·齐鲁名校三模)如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很长 7.0 4.0 1.5 4.0 不凝固 (1)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将装置A中的混合物加温至40 ℃,乳汁凝固时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 ℃,乳汁凝固时间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组实验,实验结果会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简要写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低温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可以发挥出来,由表格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40 ℃左右,因此如果将A组的水温逐渐提高至40 ℃,酶活性提高,乳汁凝固时间明显缩短。②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装置F组中的酶已经失活,将F组混合物冷却至40 ℃,乳汁凝固时间不变(不能凝固)。
(2)酶具有高效性,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组实验,会因为发生凝固反应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 ℃~50 ℃之间,若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 ℃~50 ℃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凝乳时间最短对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
【答案】 (1)①明显缩短 40 ℃时凝乳酶活性高,乳汁凝固时间最短 ②乳汁没有凝固 因为60 ℃时凝乳酶已失活,将温度降至40 ℃时不会恢复活性 (2)因为酶具有高效性,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就可能发生凝乳反应 (3)在30 ℃~50 ℃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凝乳时间最短对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