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10
中.(2016·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反映的实质问题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
答案 (1)问题:清前期:政府垄断控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说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清后期:协定关税,关税主权丧失,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
(2)原因: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不同:①美国: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通过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
16.(2016·四川资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在西方人眼中,当年那个遍地黄金的王国变成了肮脏、贫穷和任意拿捏的东亚病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但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据材料指出西方对中国认知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不同“中国形象”的因素并予以说明。
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归纳出从仰慕到蔑视再到正视、焦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家实力对比、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和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差异归纳;第三小问,分别结合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与欧洲的国力说明实力的
答案 变化:从仰慕到蔑视再到正视、焦虑。
因素及说明:①中、西综合实力的变化。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丝、瓷等手工技艺高超,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明清以后,中国政治日益腐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西方在古代落后于中国,进入近代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东方从属于西
②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古代实行朝贡外交,明清又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对中国了解主要限于感知认识。近代时更多看到的则是中国的愚昧落后,没看到中国的进步和抗争。当今看到的更多是中国的崛起,却很少看到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与愿望。
③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近代,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中心论突显。当代,面对中国的发展,有的国家不愿接受自己被赶超的现实,为遏制中国而故意渲染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