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估价师

导航

2020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专项试题(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2-10

  单项选择题

  1房地产所有权有单独所有、共有和( )三种。

  A.建筑物共同共有权

  B.建筑物按份共有权

  C.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D.私有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权益的含义。房地产所有权有三种:单独所有、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参见教材P51。

  2.下列影响某套住宅价格的因素中,不属于实物因素的是( )。

  A.户型和建成年代

  B.楼层和朝向

  C.层高和结构

  D.装修和维修状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实物、权益和区位的含义。选项B属于区位因素。实物因素都和建材等有关。参见教材P54。

试题来源:[2020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焚题库]: 历年真题+模拟试卷+错题练习

  房地产估价师培训: 针对每个考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有对性的讲解、训练、答疑、模考,送真题班+全真摸底评测+评测后讲师点评+多媒体题库+考前直播密训

  报名资讯答疑|通关课程|模考题库,加入房地产估价师考试交流群:686276821有专门的老师帮忙解答

  3.房地产权利的种类中,属于债权的是( )。

  A.地役权

  B.建设用地使用权

  C.抵押权

  D.租赁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权益的含义。债权是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不能要求与债权债务关系无关的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只有租赁关系是建立在债权债务关系基础上的。记忆窍门:所有房地产权利中,债权只有一种,就是租赁权,其他的都是物权。参见教材P53。

  4.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典权、地役权中,属于自物权的是( )。

  A.使用权

  B.抵押权

  C.所有权

  D.租赁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权益的含义。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租赁权属于债权。参见教材P53。

  5.下列权利中,不属于土地使用权的是( )。

  A.建设用地使用权

  B.宅基地使用权

  C.土地承包经营权

  D.抵押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权益的含义。抵押权,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房地产的占有,将该房地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况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房地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参见教材P52。

  6.下列选项中,属于房地产权益因素的是( )。

  A.土地平整程度

  B.建筑物装饰装修

  C.只认房地产不认人的债务

  D.外部配套设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权益的含义。选项A、B都是实物因素,选项D是区位因素。参见教材P50~55。

  7.区位是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是( )。

  A.房地产是附着物

  B.房地产具有不可移动性

  C.房地产是实物

  D.房地产包含权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实物、权益和区位的含义。房地产因不可移动使原本为其外的因素的区位成了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见教材P54。

  8.房地产市场是地区性市场,这是由房地产的什么特性决定的( )。

  A.不可移动性

  B.独一无二性

  C.供给有限性

  D.易受限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的特性。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只能就地开发、利用或消费,并要受制于其所在的空间环境。因此房地产市场通常不是全国性市场,而是地区性市场。参见教材P60~61。

  9.任何一宗房地产只能就地开发、利用或消费,并且要受制于其所在的空间环境。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这一特点,本质上是由房地产的( )特性决定的。

  A.易受限制

  B.相互影响

  C.独一无二

  D.不可移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可移动。注意审题,题干中出现了“就地”字眼,我们要善于敏锐的发现题干中的提示。就地的意思就是不可移动。这里选项A是个具有极强干扰性的选项。因为不可移动,所以受限。如果是多选题,选项A也说得过去,但是题干中问的是“本质上”。所以只有选项D是正确答案。参见教材P60~61。

  10.房地产供给有限特性的本质是( )。

  A.土地总量有限

  B.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

  C.房地产的独一无二性

  D.房地产的价值量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供给有限。供给有限是指在特定区位上的土地供给是有限的,主要由房地产的不可移动造成。参见教材P62。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