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导航

2020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1-06

  一、土家族

  1、称谓:土家人自称“毕慈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清末开始用“土家”名称。

  2、分布:主要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一带的丛林之中。

  3、经营:从事农业。崇山峻岭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其山林经济的特征。

  4、语言:汉藏语系,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字。

  5、宗教:土家尊奉祖先,崇拜鬼神,相信兆头。最为敬奉的是土主神。

  6、文娱: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摆手舞”是土家族最著名的舞蹈,在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场合都要跳。土家族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7、婚俗:土家族“以山歌为媒”自由择偶。有“哭嫁”的习惯。

  8、民居:农房屋依山而建,俗称吊脚楼。最大特点: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一面靠在实地上,其余三边都悬空。

  9、服饰:有自织自纺的土布为布料。

  10、食物:以包谷、稻米、红苕,习惯做成包谷饭,豆饭、粑粑等;菜肴以酸辣为主要特点,有“辣椒当盐”的嗜好。

  11、节日:赶年、六月六等。赶年就是比汉族早一两天过年的习惯。

  12、禁忌: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炕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坐在灶上以及将衣裤、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与姑娘坐在一条长凳子上;忌在家里吹口哨和随意敲锣打鼓。

  二、壮族

  1、称谓:旧壮族,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壮族先民就广泛分布在广西一带。他们与布衣、傣、侗、水、毛南同源于古越人。旧称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

  2、文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3、分布: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两广、湘滇贵。

  4、语言:汉藏语系。分南北两大方言。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5、宗教:摩教曾是主要宗教。唐宋以后,佛道教影响比较大。

  6、文娱:《歌玗》是壮族的对歌形式,相传与歌仙刘三姐有关。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刘三姐歌谣、壮族织锦技艺、歌玗、铜鼓习俗等。壮族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结婚两三年后才入住夫家。

  7、民居:干栏式房屋,竹木结构,上下两层。

  8、服饰:男士对襟上衣,女士右衽。节日女士穿绣花鞋戴绣花垫肩。

  9、食物:主食大米。米酒是待客的主要饮料。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10、节日: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中元鬼节、三月那歌玗节、清明、中秋、端午、重阳、尝新、牛魂、送灶等节。三月三主要是祭祀扫墓的日子。

  11、禁忌:忌食牛肉、蛙肉;忌讳用脚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忌从妇女晾晒的裤子下穿过;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无论客人家人忌坐门槛中间;家有产妇时门口要挂一个草帽,按时外人不得入内。

  三、黎族

  1、称谓:古代“百越”人后裔;黎称始于唐宋,宋代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2、文明:以农业为主;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也是我国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3、分布:海南省。

  4、语言:汉藏语系;没有自己的文字,57年创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5、宗教: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

  6、文娱:能歌善舞;“竹竿舞”“打柴舞”具有代表性;鼻萧是独特的乐器。黎族善于制作独木器;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领先于中原;黎锦和黎单闻名于世;著名纺织能手黄道婆就是学习于海南黎族的纺织技术。列入非遗:打柴舞、纺染织锦技艺 三月三节日。

  7、住房:竹竿结构的楼房或是草房,有的住宅为“船型屋”。黎族儿女成年后就住在屋外的“寮房”里,以便自由恋爱,俗称“放寮”。

  8、服饰:耳环下垂至肩,俗称“儋耳”妇女纹面文身的习俗,称为“雕题”。

  9、食物:饮食简朴,以稻米、玉米、番薯为主食;竹筒烧饭是黎族日常生活独特的野炊方法。

  9、节日:“三月三”是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10、禁忌:敬神之物,忌乱翻动;睡觉忌头朝门外; 禁食狗、马等动物肉; 忌讳影子被别人踩;妇女文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

——————— 业内导师督学,学习资料抢先下载 ———————
高频易错考点卷   章节模拟测试卷   全真模考预测卷
历年真题解析卷   强化巩固习题卷   考前冲刺提分卷
立即领取资料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