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村官行测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解题妙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29
中所谓找突破口,其实就是快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些条件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常见的找突破口方法有:
(一) 找关联性信息:主要表现为出现多次的概念,或者反复出现的多维度信息。
例题:在某高速公路的一段,一字相逢地搭列着五个小镇,
已知:(1)落霞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临着荷花镇;
(2)浣溪镇既不临着紫微镇,也不临着荷花镇;
(3)紫微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要临着荷花镇;
(4)落霞镇没有木塔;
(5)有木塔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镇。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镇是:( )。
A.落霞镇 B.荷花镇 C.浣溪镇 D.紫微镇
【参考解析】结合我们刚刚提到的找突破口的方法一,很明显“荷花镇”这个概念出现的此处很多,我就可以把“荷花镇”作为突破口。再由(1)、(2)、(3)可知,落霞镇、浣溪镇、紫微镇都不临着荷花镇,所以临着荷花镇的只有古并镇;再由(2)、(3)可知,浣溪镇、古井镇、荷花镇都不临着紫微镇,所以临着紫微镇的只有落霞镇。故可知荷花镇和紫微镇一个排在第一、一个排在第五,古井镇和落霞镇一个排在第二、一个排在第四。又由(4)、(5)可知,落霞镇不排在第四,则紫微镇不排在第五,而只能排在第一,可知小镇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紫微镇、落霞镇、浣溪镇、古井镇、荷花镇,所以A是正确答案。
(二)找确定性信息:这里又分为完全确定性信息,比如“丙在周五值日”或者“丁的话为真话”等;以及相对确定性信息,比如
可能性推理一直是行测考试中逻辑部分的一个重要题型,从微观来看推理模型。认为,求异论证是可能性推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与类比推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求异论证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余情况都相同,那么就推测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利用求异论证的模型来理解可能更直接一些,如下:
观察研究(1)和(2)两种场合,(1)中的先行情况有 A、B、C 三种,出现现象a,(2)中的先行情况有B、C两种种,不出现现象a,于是推测A是a的原因。
对于考试来说我们重点是分析论证的漏洞所在,从而对它能够进行削弱和加强。举例来说,把一千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空腹喝一杯咖啡,另一组不喝咖啡,一年之后,第一组得胃病的比例比第二组得胃病的比例高百分之十,由此推测空腹喝咖啡是得胃病的原因。大家可以来想一下这样一个结论是能够成立吗?胃病一定是因为空腹喝咖啡吗?可能得胃病是因为实验前两组的体制不同,也许是因为第一组的人更喜爱吃油炸食品等其他因素影响的,而并非是空腹喝咖啡这一个因素所导致的。所以在削弱时要去找到其他不同的因素,反之,加强时找其他相同属性。如下面这道例题:
【例题】老张为了试验某品牌化肥的效果,把自家的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400公斤。因此,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
A.东边地块的土壤肥力原本就比西边地块高
B.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种品种的水稻
C.东边地块的水稻遭受过病虫害
D.老张收割西边地块的水稻先于东边地块
答案:A。参考解析:题中实验场合两个:东边稻田和西边稻田;先行情况中东边施肥,西边不施肥;现象东边亩产700公斤,西边亩产400公斤。于是推测化肥提高产量,判断题型是典型的求异论证,问题问的是“最能反驳论证的是”,考查削弱型,我们找到两个场合中其他不同的地方就可以了,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说明东边和西边土壤肥力不同,东边的原本就更高,故A项是削弱项。
“甲在五人一排的首和尾”或者“共计5人一排,乙不在两端”等。
例题: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回答。梅说:“兰比竹小。”兰说:“我比梅小。”竹说:“兰不是三姐。”菊说:“我是大姐。”憨厚的张老汉在旁补充到:“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呢,二女儿和小女儿说得对。”
据此,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判断四姐妹的依次为:
A.梅兰竹菊 B.梅兰菊 C.兰菊梅竹 D.菊兰梅竹
【参考解析】结合我们刚刚提到的找确定性信息为突破口的方法,很明显梅和兰的条件均为大小比较,但题目中存在四个人,并不能通过这些比较得出唯一结果,竹的条件也并不能确定唯一的结果,只有菊的条件是肯定确定的信息,所以这道题目的突破口就是菊说的话。再结合题干条件由“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和菊的话可知,菊肯定不是大姐,则菊撒谎,可以推出菊是三女儿,对比选项,可以排除A、C、D三项。故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