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要把基层群众当亲人,要下得了田坎、吃得了农苦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28
中在房山区良乡镇南刘庄村的温馨家园里,有全镇45名智力和精神残障人士,平常,大家在这里吃饭、交流、进行体能和智力康复,井然有序。也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竟是一名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任高旗。这名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坚持扎根农村,带着残障人士走出封闭状态,逐渐参与到社会交流和互动中。
大学生村官在村履职,吃在村、住在村、学在村、用在村,对基层发展、群众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中在少数大学生村官却也出现了“难相识,难接触,难扎根”等问题。
扎根基层,融入氛围。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的艰苦环境往往难于适应,有人可能因为这样的环境而放弃,但是想要有一番作为,必须融入当地的生活与风土人情,从生活习惯到谈吐举止,要让村民们觉得村官是他们的一份子,村官的工作是解村民之所需,解村民之所难,领群众的发展,若是得不到村民的认可与支持,那他们的排斥会让即将开展的工作举步维艰。
不下基层难相识。大学生村官想要在基层做好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便是让基层的群众、干部认识自己。可现实中有些大学生村官, 要么窝在乡(镇)当起干部难得下村,要么窝在村(居)办公室懒得下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去深入一线,让老百姓“云山雾罩”。
阴晴不定难接触。大学生村官多是年纪轻轻,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以前在家或在学校父母爱、老师疼,选择了大学生村官道路看到的不是舒服的办公环境、丰逸的工资收入,而是基层青山绿水毛田坎,还要独立面对很多工作难题和基层困难。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在巨大反差下让个别大学生村官也变得阴晴不定,翻脸如同翻书,给基层群众和干部脸色看,不能很好开展工作。
飘忽不定难扎根。基层群众盼星星盼月亮等来的大学生村官,希望他们能待得住、待得久,从而给基层造福。可有些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却不是出于对基层的热爱,而只是暂时没有更好选择的跳板。心里存在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拿份工资、混个资历,思想飘忽不定,没把基层当家,一等到更好的岗位,就拍屁股走人。
大学生村官要把基层群众当亲人,下得了田坎、吃得了农苦、做得了农事,心放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实在在的努力,换来实实在在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