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考试

导航

在清徐中辽西村工作了10年的大学生村官!张新苗 做有担当的年轻人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2

  10年时间,从青涩到成熟,从少年到老成,35岁的张新苗依旧清瘦、依旧爱笑,而且笑容里总带着坦诚和谦逊,让人感觉眼前充满了阳光。
  张新苗是一个在清徐县集义乡中辽西村工作了10年的大学生村官。
  10年间,经常有人问他同一个问题:是不是打算在农村待一辈子?头发支棱着的张新苗回答起来很干脆:“是啊!没想过能一直待下来,可现在越来越离不开了。”
  创办合作社
  在从太原去太谷的太太路上,有一座“新苗农庄”与马路相邻,它的创始人正是张新苗。
  2007年,张新苗来到中辽西村当村官,两个多月后,他在这里办起了全省第一个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合作社——清徐县新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回溯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张新苗有很多感慨。
  中辽西村是一个以葡萄种植为主、玉米种植为辅的农业村。2007年8月,他刚上任村主任助理时,正值葡萄收获季,可张新苗从村民们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喜悦。
  原来,这些年大家都在种植的传统品种“巨峰”——销路不畅。“品种老化、单一,村民个个单打独斗,走的又是零卖的路子,形不成市场,收入也上不去,这种情况得改改了。”
  咋改?张新苗说,当时自己心里也没数。虽说在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可真要和地头农产品结合起来,还得真下一番功夫。
  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刚刚颁布,国家鼓励农民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个消息让张新苗心头一热。
  仔细研读政策后,他决心带领村民走规模种植的路子,而且还要去市场上找一找销路看好的新品种葡萄。
  向传统挑战
  “对于新生事物,人们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排斥,虽然我耐心给大家讲解,可是响应的人总是没几个。”张新苗说,那段时间,任凭他跑断腿、磨破嘴,到最后也只有5户人家同意加入合作社,而且还都是村干部。
  “只要有人愿意参与就是好事儿,我不怕人少,关键是要先开了张!”为此,张新苗筹集了几千元启动资金,在村委会租下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村官创业之旅。
  “那时候,一听说哪里有技术培训,我一定会跑去听,不管路有多远、路上时间有多长。有机会我还会把专家请到村里,手把手地指导大家。慢慢地,我发现,村子里对我、对市场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说话间,微笑又浮现在他的脸上。
  现在,张新苗合作社的成员已经增加到106户,葡萄种植面积也由400亩发展到1400亩,辐射带动周边葡萄种植面积5000余亩,每亩地的收效增加了几千元,村民们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钻研新技术
  眼下,正是隆冬时节,走进张新苗的种植基地,葡萄大棚里温暖如春,一片翠绿,生机盎然。
  这个是“红玛拉多”,那个是“维多利亚”,还有“夏黑”和“早黑宝”……看着他如数家珍的陶醉模样,感觉这个年轻人还真是很有底气。
  第一次从大伙儿手里流转来土地以后,张新苗马上开始了他创业之旅的第二步实践:到市场上去找销路看好的新品种葡萄。
  头几年,张新苗简直忙得脚不沾地。到外地考察葡萄新品种,请专家到村里做指导,找技术员培训村民……
  为了拉长葡萄的销售周期,他让葡萄“住”进了温室大棚里。为了方便观察,他又在同一个棚里开始试种不同生长周期的葡萄。
  “我们曾在一个棚里同时种下5个品种,一个品种一行,然后对比生产情况。这样就能发现在同等生长条件下谁的成熟期早,谁可以最先上市。
  现在,从每年6月到次年1月,我们都有成熟、新鲜的葡萄可供上市。”张新苗自豪地说。
  路越走越宽
  然而,张新苗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单纯种植葡萄上。2011年,他从省委组织部争取到5万元创业资金。这次,张新苗打算发展乡村旅游农业。
  他用创业资金从村民手里流转来50多亩土地,开始探索葡萄产业化道路。
  紧接着,又凭借项目计划书“绿色葡萄种植,乡村旅游”,在全省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收获了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多部门的奖励及项目支持资金共14万元。
  2012年,他用这笔资金从村民们手里又流转来70亩土地,继续扩大发展规模。
  现在,一个集葡萄采摘、蔬菜种植、农耕体验和农家乐旅游为一体的农庄,帮他把市民从城里请到了村里,为村民们带来新的收入。
  每天清晨都有直通车将新鲜的蔬菜水果从清徐种植基地运到太原的社区里
  与此同时,他还和另外三位村官一起创办了清徐县兴源农业有限公司,如今这家企业也日渐步入正轨。
  2000吨冷库、1500平方米加工车间,还有在太原市区建设的32家平价果蔬直营店,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社区”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化模式,这些让张新苗感觉到,自己带领村民创业的道路走对了,而且是越走越宽广。
  心中有担当
  今年,由于县里整体规划,新苗农庄迁移到了离中辽西村不远的小王村,张新苗也刚经过换届选举当选为小王村的新任党支部副书记,他感到自己的肩上又多了另一种担当。
  其实,这些年,在带领村民闯市场的同时,为了帮助有困难的村民渡过难关,张新苗早已和村里最困难的几户村民结成了对子。
  让他们在葡萄园干活,按月领取工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去年春天,清徐不少蔬菜种植村都遇到了卖菜难的问题。
  “那会儿,一斤西葫芦几分钱都没人收购。”关键时刻,张新苗站出来,冒着赔钱的危险,主动收购了村民的5万公斤西葫芦,储存在自己的冷库里,帮大家渡过了难关。
  最近几年,县里先后有两次转岗机会,让张新苗到县机关事业单位任职,可他说,自己放不下村里的老乡们,还有已经闯出的这片天地。
  “转岗机会来之不易,的确应该好好珍惜,可我就是放不下,也不想离开农村。”他说,今后还会带着对这片热土的痴情与梦想继续前行,争取再过三年,在新土地上建成一座1500亩的葡萄园,让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都跟着富起来。
  “就算是在农村待一辈子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已经把根扎在这里了。”张新苗笑着说。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