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考试

导航

大竹:“白领女高管”变身“女村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09

  今年41岁的唐小佩,出生于大竹县白塔街道办西城社区;丈夫刘刚,是杨通乡阳光村土生土长的“村里娃”。2017年1月,大竹县启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唐小佩以高票当选为杨通乡阳光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在这一年,夫妻两人在家乡——杨通乡阳光村经营的大竹县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近千万元,解决周边村民务工百余人。

  从“白领女高管”到“致富带头人”再到“女村官”,唐小佩致富不忘乡亲,发展不忘家乡,放弃高薪返乡创业的事迹在竹乡大地上广泛流传。

  作为省定贫困村,杨通乡阳光村的困境和很多发展滞后的贫困村相似: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撂荒多,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3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唐小佩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大竹县“回引在外能人,助力农村发展”的报道,在她的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当年7月,她毅然放弃在广东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生活,怀揣所有积蓄回到了家乡创业。她期待着能为家乡带来变化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2014年初,回到家乡的唐小佩投入资金800万元,在杨通乡阳光村流转土地385亩,创办了大竹县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太阳花食品公司,准备大干一场。可创业初期的兴奋劲还没过,打击就一个接着一个来。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种果树,要么死掉,要么不结果;搞养殖,疫病防控不到位,存活率低。原本准备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纷纷转为观望态度。

  “放着好好的白领不当,跑回来伺候土地,不知道怎么想的。”乡亲们的议论让唐小佩也开始怀疑自己回乡创业的选择是否正确。

  “‘能人助村’计划的出发点,就是要利用‘能人’在外的眼界和思路,走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如果我们盲目上项目,盲目搞粗放扩张,岂不是又重回‘老路’?”杨通乡党委书记袁冬冰的一席话提醒了她。

  “阳光村有自身的村情民情,找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是关键。”得益于在企业多年的管理经验,唐小佩迅速调整思路,开始寻找症结、对症下药。

  唐小佩经过深入考察后发现,种植业投入高、见效慢,养殖业收益高、风险大。为了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她巧妙地找到了乡村旅游业这个平衡点。“围绕乡村旅游打造产业带,走出一条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新路。”

  果树前两三年不挂果,周围建起农家乐;鱼塘不仅搞养殖,还举办钓鱼比赛。“能人思维”一打开,230多亩桃树、葡萄、核桃,50多亩鱼塘、猪场、鸡场的“农旅文产业园”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唐小佩探索出了“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产业”发展模式,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利益连接机制。

  “比如葡萄园,种植、管护全部由合作社负责,通过‘721’利益连接模式分红,也就是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分别占70%、20%、10%,这样就规避了贫困户的风险,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唐小佩说。

  唐小佩的一套“组合拳”打出来,让观望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纷纷加入合作社。如今,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收进入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加上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为了早日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唐小佩还利用“农民夜校”,多次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让群众少走弯路。同时,她还立志教育扶贫,先后数次资助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从“高管”到“村官”,唐小佩的身份转变也使得“能人助村”产生了“裂变效应”。在阳光村,越来越多的“在外能人”正加入到回乡创业的队伍中来。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