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日记:渐行渐远的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2
中元宵赏完花灯,便意味着年的远去,我是80后一代人,对年有自己独特的记忆,褪去物质的匮乏,夹杂着童真,就净是纯粹的美好。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灌南县日新月异,步入发展快车道,人们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年与我们仿若只剩下驱壳,走丢了灵魂。
街头巷尾的温婉与匆往之间的只影。儿时过年,印象满是团圆的味道,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儿,一家人一起忙年,一起写春联贴春联,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一起蒸馒头拉家常,一起放鞭炮看烟花,看似平常,却年味十足。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这时候小卖铺的生意也格外好起来,常常被孩子们团团的围着,赶场子的“财神爷”在每家都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馒头,偶尔拿到钢镚儿说起喜话也开始分外有力,孩子们的“机关枪”在到处扫射,“摔炮”声此起彼伏,爷爷、奶奶搂着孙儿磕着“元宝”,锅台上贴着鸡鱼肉蛋的红红对联映衬着四处洋溢的鱼肉香味,满满都是悠长的回味,街头巷尾的处处欢声和户户围炉品谈天下百事的笑语互为应和,勾勒出儿时的年。如今,说起年来,更多的是回家的路,小车的速度带着风儿,把城里的“尘嚣”吹到了村里,机打的春联、燃气蒸的馒头、机器做的饺子相伴的更多的是蹒跚的只影。很早就有老人、孩子站在村口端详着每一个回家的影子,美食、新衣服的吸引正在逐渐削弱,更加期盼的是昔日的温婉与今日的相聚。
小镇的民俗小调与饕餮的速食文化。儿时过年,常有几个老人在街口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哼着哼着就哼出那时年的味道,财神爷的快板,花轿龙船的矫健,偶尔搭个台子唱出民间小戏,那热闹的鼎沸起来。当手机逐渐智能、电视节目日益丰富,互联网包罗万象,外卖软件家喻户晓、快速壮大,每一个人都开始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而年更多的成为了微信、QQ红包闹腾的年,传统的红包与拜年方式依旧存在,只是少了些许味道,大家都喜欢自顾自的抱着手机与天涯海角的朋友海阔天空、或是快速浏览着大千世界的百事要闻,慢慢少去的是对咫尺身边的人言语与关怀,大红灯笼依旧高高的挂着,车流的穿梭,攒动的人流开始忽略街边“搔首弄姿”打着广告的人儿,街口大屏幕上的祝福衬托了晚间的霓虹,而让人怀念的却还是小镇那份慢与稳的小调。
成长的幸福分享与流年的过隙静谧。儿时过年,欣喜的是与爸爸妈妈分享成长,他们牵着我们的手赶大集、买新衣、办年货、拜大年、拿着几块的压岁钱都能显摆,那时候我们就是那么快乐,穷的像个孙子,却快乐的像个爷…….如今我们差不多都已为人父母,过年,已没有了曾经的那份期待,更多的是放假和应付的感觉,我们很少张罗过年,我们不会做豆腐、不懂蒸馒头,我们不用炒瓜子、还可以不包饺子,因为所有的东西商场、超市都准备的充足,如今最多的感触就是流年的静谧,怎么就不经意间让我们感到沧桑、父母也是满头华发。2014年春晚,王铮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朴实的歌词,震撼了我们一代人的心灵。很多人开始不重视过年,或者更愿意享受年的假期,而我,在小镇读出了年的另一个味道,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家,耄耋的父母,懵懂的孩子看起来格外精神,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样子,而留给我们的更多是遐想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