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师

导航

2017年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基础试题及答案(1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6

  第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非机动车道要考虑最宽非机动车有超车的条件,并在远景规划中非机动车道多发展为自行车道或机动车道,如有过渡的可能,则以6.0~7.0m为妥。

  考点:

  1.非机动车道宽度:

  以自行车为主的双车道宽2.5m;三车道宽3.5m;四车道4.5m。二辆自行车与一辆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停车站应宽5.5m。设计非机动车道,通常考虑在远景规划中非机动车道大多将发展成为自行车或机动车道(公交车专用道),则以6.0~7.5m为宜。

  2.非机动车道布置:一般都沿着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保证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划线标志或设分隔带分隔。

  第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绿化带最大宽度取决于可利用的路幅宽度,除为了保留备用地外,一般相当于种植2~3排树的宽度,即4.5~6m。

  考点:

  1.人行道绿化:有树穴、绿地两种形式。绿带一般每侧1.5~4.5m,长度以50~100m左右为宜,树穴一般1.25×1.25m。

  2.林荫道:最小宽度为8m,多采用8~15m。

  3.分隔带:有活动式与固定式。前者用混凝土柱式钢管,后者利用绿化带。分隔带宽与路幅及道路横断面有关,最窄1.2~1.5m,兼作公共交通停靠站的最好不小于2m,但不宜大于4.5~6.0m,长度以50~100m为宜。

  4.绿化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行道树分枝高度应为3.5m以上,分隔带上高度不宜大于1.2m。

  第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中心岛半径首先应满足设计车速要求,然后再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和宽度,验证入口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车辆的交织要求。R=nl/2π-b/2 其中,n为相交道路条数,l为两路口之间的交织段长度,b为环形车道的宽度。

  考点: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复合交叉。

  2.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体交叉。

  3.交通组织要求与内容:

  a.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使车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碍,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协调等。

  b.内容:选择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组织、位置、必要的设施;竖向设计。

  4.平面交叉口设计: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况,即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的视线物体存在。

  交叉口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速来确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转角半径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单位出入口3~5m。

  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其宽度一般为4~10m,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

  交叉口段宽:进口段长度一般50~75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出口段长度一般20~40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

  5.环形交叉口设计:

  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多采用圆形,也可采用椭圆形中心岛,使长轴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织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转车辆进出路口的行驶。环道上一般布置三条机动车道,同时设置一条专用非机动车道,宽度选择18m左右比较适当。环道上行车速度按0.5倍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斜楼板式停车库,停车楼板呈缓板倾斜状布置,利用通道的倾斜作为楼层转换的坡道,因而无需再设置专用的坡道,所以用地最为节省,单位停车位占用面积最少。

  考点:

  这类车库由坡度很缓的连续倾斜停车楼面组成,通道同时也是坡道,无需再设专门的单独坡道,所以每车车位占用面积较少。但交通路线较长,对车位有干扰,外立面随楼板结构呈连续斜面。

  第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对取水的水质、水量、必取水的安全可靠性、投资、施工、运行管理及河流的综合利用都有影响。其本身设计直接影响城市用水,因此其本身设计要求较高。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采用90%~99%。

  考点:

  1.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河段;

  2.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有足够水源和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

  3.尽可能减少泥沙、漂游(浮)物、冲凌、水草、支流的影响;

  4.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5.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全面考虑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减少投资;

  6.考虑天然障碍物、桥梁、码头、丁坝、拦河坝等对河流条件引起变化;

  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8.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