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册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精选习题汇总十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07
中4.“后工业化”是指( )。
A.第二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
【答案】B
【解析】“后工业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能表现出的两种过程之一。
【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②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③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④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5.下列不属于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所包括的内容的是( )。
A.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B.城市职能关系依据经济学的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而得到展开;不同城市在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符合“等级-规模”关系
C.不同城市在生活空间上的分布则被认为遵循人均生活空间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
D.不同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则被认为是遵循中心地理论的,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
【答案】C外语学习网
【解析】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城市职能、规模、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6.下面对混合审视方法中的项目决策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目决策又称微观决策,也称为小决策
B.项目决策是基本决策的具体化,受基本决策的限定,在此过程中,是依据分离渐进法来进行的
C.基本决策是在项目决策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的,从而保证了基本决策是为实现项目决策服务的
D.项目决策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答案】C
【解析】项目决策是在基本决策的整体框架之下进行的,从而保证了项目决策是为实现基本决策服务的。
【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10: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①综合规划:以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②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③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浙进规划。
④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