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乡规划师规划原理考点: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8-16
中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
(1)农业剩余贡献。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农业剩余贡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城市率先在农业发达地区兴起,农产品的剩余刺激了人口劳动结构的分化,进而在社会巾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来支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不断往复、叠加、上升.城镇化也就随之得到了发展。
(2)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是随着牛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工业化的集聚要求促成了资布、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组合,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并进而启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3)比较利益驱动。城镇化发牛的规模与速度受到城乡问比较利益差异的引导和制约。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的两种摹本力——一是城市的拉力,二是乡村的推力。其中,城市的拉力主要来自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城市相对于农村的各方面物质、精神优越地位所产生的诱惑力等;而乡村的推力则米源于农业人口的增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寻求城市“理想乐土”的精冲推力等。
(4)制度变迁促进。制度变迁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就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而言,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5)市场机制导向。市场的一个重要自发作用就是推动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配置,由于城市相比于乡村对要素具有巨大的增殖效应,所以在市场力的作用下,城镇化的进程也就得到了不断的推进。
(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对于城镇化的影响包括诱导作用与制约作用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常常是同时叠加于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之中。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的过度集聚,一些生态环境优良的郊区开始吸引高品质居住、休闲旅游和先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将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城镇化的进程。
(7)城乡规划调控。合理运用城乡规划调控手段,可以实现空间等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引导区域城镇合理布局,这些不仅将对城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城市与区域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町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1)集聚城镇化阶段。其显著的特征是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导致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
(2)郊区化阶段。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收入水平差距的加大以及通勤条件的改善,城市中上阶层开始移居到市郊或外围地带,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住宅、商业服务部门、事务部门以及大量就业岗位相继向城市郊区迁移。
(3)逆城镇化阶段。随着郊医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人们的通勤半径甚至可以扩大到100公里左右。
(4)再城镇化阶段。面对城市中由于大量人口和产业外迁导致的经济衰退、人口贫困、社会萧条等问题,许多城市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功能,来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流到中心城市。
—— 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题库-网校课程培训方案 —— | ||
考试题库 | 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题库 | 在线做题 |
网校课程 |
2019年城乡规划师:备考指导+教材精讲班+考点强化班+模考点题班+内部密卷 最新报名、考试动态,备考资料、讲义学习、考试题库等学习资料获取,欢迎加入城乡规划师考试交流群:686502693 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 |
在线试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