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师

导航

2019年城乡规划师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五章第四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6-19

  第四节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研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应用

  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

  1.定性分析

适用范围

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

方法

因果分析法

城市规划分析中涉及的因素繁多,为了全面考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先尽可能排列出相关因素,发现主要因素,找出因果关系。如: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对城市特点的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时对城市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等。

比较法

对一些难以定量分析但又必须量化的问题,用比较法。如:确定新区或新城的各类用地指标可参照相近的同类已建城市的指标。

  2.定量分析

目的

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运筹学模型、数学决策模型等数理工具进行定量化分析。用这些描述性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提炼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包括的基本信息。

方法

(1)频数和频率分析

频数分布: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出现的次数)。一般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在规划调查中,经常有调查的数据是连续分布的状况,如人均居住面积,一般是按照一个区间来统计。
频率分布: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

(2)集中量数分析

集中量数分析:指用一个典型的值来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反应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见的有平均数(调查所得各数据之和除以调查所得数据的总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

(3)离散程度分析

与集中程度分析相反,离散程度分析是用来反应数据离散程度。
常见的有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标准差(一组数据对其平均数的偏差平方的算术平均值的平方根)、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4)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函数处理。其中一个因素为控制因素(自变量),另一个预测因素为因变量,这样可以进行实验,预测。一元线形回归分析是利用两个要素之间构造数学模型。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是对多个要素之间构造数学模型。

(5)线形规划模型

决策变量为可控的连续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则这类模型称为线性规划模型。城市规划中有很多问题都是为在一定资源条件下进行统筹安排,使得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在消耗资源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即如何达到系统最优的目标。

(6)系统评价法

包括矩阵综合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等。常用于对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在城市规划中,系统评价法常用于对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

(7)模糊评价法

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对复杂的对象进行定量化评价。

(8)层次分析法

将复杂问题分解成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若干层次系统,再进行分析、比较、量化、排序,然后逐级进行综合。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类复杂的问题。

  3.空间模型分析

概念

城市规划各个物质因素都在空间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除了用数学模型,文字说明表达外,还可以用空间模型的方法来表达。

方法

实体模型

两种表达:用图纸表达,例如用投影法画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主要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也有用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主要用于表达效果。

概念模型

概念

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

常用方法

几何图形法

用不同色彩的圆形、环形、矩形、线条等几何图形在平面图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常用于功能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绿化分析等。

等值线法

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连接起来。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用于地形分析的等高线图,交通规划的可达性分析,环境评价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

方格网法

根据精度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方格网,将每一个方格网的被分析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常用于综合评价。

图表法

在地形图(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二、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

  (一)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内容

  1.区域环境的调查

  区域环境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阶段可以指不同的地域。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2.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

  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

  (2)物质方面。表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体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文物和土特产等方面。(历史、建筑、特色)

  3.自然环境的调查

  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决定了城市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

  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等。

  (2)气象因素。包括: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等。

  (3)生态因素。包括: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园林绿地,城市废弃物的处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4.社会环境的调查

  主要包括两方面:

  (1)人口方面。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

  (2)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有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家庭模式、家庭生活方式、家庭行为模式以及社区组织等。此外,还有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5.经济环境的调查

  城市经济环境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2)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3)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4)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

  6.广域规划及上位规划

  7.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

  按照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情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8.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调查

  9.城市园林绿化

  10.城市住房及居住环境调查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主要有:给水、排水、供热、供电、燃气、环卫、通讯设施和管网的基本情况,以及水源、能源供应状况和发展前景。

  12.城市环境状况调查。

  来自两个方面:

  (1)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包括大气、水质、噪声等方面;

  (2)工矿企业等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

  例题: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住房调查涉及的内容包括( )。

  A.城市现状居住水平

  B.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

  C.居民住房意愿

  D.当地住房政策

  E.居民受教育程度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城市住房及居住环境调查;了解城市现状居住水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居民住房意愿,居住环境,当地住房政策。参见教材P118。

  (二)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现场踏勘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

抽样或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要掌握一定范围内大众意愿时最常见的调查形式。调查对象可以是某个范围内的全体人员,称为全员调查;也可以是部分人员,称为抽样调查。在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由于时间、人力和物力的限制,通常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而不是全员调查的形式。
问卷调查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群众的观点、意愿、意见等。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访谈与座谈会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在总体规划中这类调查主要运用在下列几种状况:一是针对无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二是针对尚未形成文字或对一些愿望与设想的调查;三是针对某些关于城市规划重要决策问题收集专业人士的意见等。

文献资料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通常以公开出版的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年鉴、各类专业年鉴、不同时期的地方志等形式存在,这些文献及统计资料的特点: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可推导出发展趋势等。

  三、城市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其中,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影响到城市的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土地资源

作用

土地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1)承载功能。工程建设用地是利用土地的这种承载功能,以土地的非生物附着方式为主要利用形态,把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生活场所,为人们提供居住、工作、学习、交通、旅游、公共设施等便利条件。
(2)生产功能。土地具有肥力,是万物生长的重要来源,它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温度、湿度等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殖。
(3)生态功能。一方面表现在它具有景观功能;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土地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

(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3)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
(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水资源

(1)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城市水资源的水质保证和永续利用,是其本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2)水资源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潜力不仅取决于投资和研发能力,同时还受制于工业供水能力。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利用方式有:1)用作原料(饮料、食品等);2)电镀工厂等用作化学反应媒介物;3)用作搬运原料媒介物;4)用作冷却水;5)洗涤用水等。
(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和标志。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资源。
(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可促成新城市的产生。
(2)矿产资源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矿产资源的开采决定城市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
(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

评估的目的

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定期评估,是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通过规划评估,可以总结城乡规划实施的经验,发现问题,为修改城乡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估的要求

评估中要系统性回顾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

  五、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

空间发展模式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高速发展的阶段,非城市建设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变仍是城市空间变化与拓展的主要形式。而当未来城市化速度放慢时,则有可能出现以城市更新、改造为主的城市空间变化与拓展模式。

城市方向发展的概述

虽然城市用地的发展体现为城市空间的拓展,但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发展战略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如果说对城市结构的研究着眼于城市空间整体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研究则更注重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可能性及合理性。

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地质条件等土地的自然因素通常是制约城市用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人工环境:包括高速公路、铁路、高压输电线等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中各城市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因素。
(3)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除个别完全新建的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均依托已有的城市发展。
(4)规划及政策性因素。
(5)其他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土地产权问题、农民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城中村问题等社会问题也是需要关注和考虑的因素

  例题: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 )?

  A.地形地貌

  B.经济规模

  C.铁路建设情况

  D.文物分布情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地形地貌属于自然条件;铁路建设情况属于人工环境;文物分布情况属于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参见教材P122。

  六、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职能

  1.城市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经济总量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以及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等经济结构指标

社会发展目标

包括总人口规模等人口总量指标、年龄结构等人口构成指标、平均寿命等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素质指标等。

城市建设目标

建设规模、用地结构、人居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等方面的指标。

环境保护目标

城市形象与生态环境水平等方面的指标

  2.城市职能

概念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按照城市职能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

基本职能

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导促进因素。

非基本职能

城市为城市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城市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基本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

  3.城市性质

概念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国家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负担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城市性质关注的是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对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
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城市性质应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应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确定城市性质是明确城市产业发展重点、确定城市空间形态以及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使规划更加切合实际。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所承担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性质的确定,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
一般从三方面入手:(1)起主导作用的行业(或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如职工人数、产值、产量等),从数量上分析其所占比重。(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所占比重的大小表示。

  例题:下列关于城市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性质是对城市基本职能的表述

  B.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C.城市性质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确定

  D.城市性质要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所承担职能,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参见教材P123。

  七、城市规模

  (一)城市人口的构成

  城市人口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需要研究的主要有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

年龄构成

概念: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了解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意义:比较成年组人口与就业人数(职工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和被抚养人口比例;对于估算人口发展规模有重要作用;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字和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规划指标的依据;判断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的年龄及数量是推算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依据。

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在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

家庭构成

家庭构成反映城市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辈分组合等情况。我国城市家庭存在由传统的复合大家庭向简单的小家庭发展的趋向。

劳动构成

劳动构成按居民参加工作与否,计算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职业构成

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 

  (二)城市人口的变化

自然增长

概念

是指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与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已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趋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公式

 

机械增长

概念

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的速度用机械增长率来表示:即一年内城市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对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千分率。

公式

 

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概念

是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

公式

 

  (三)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综合平衡法

适用于基本人口(或生产性劳动人口)的规模难以确定的城市,需要有历年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方面的调查资料。

时间序列法

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相关分析法
(间接推算法)

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区位法

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模式地区的城市。

职工带眷系数法

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实践中多采用以一种预测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多种方法校核的办法来最终确定人口规模。可以作为校核的方法有:(1)环境容量法(门槛约束法);(2)比例分配法;(3)类比法。

  例题:下列( )不宜单独作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但可以用来校核。

  A.综合平衡法

  B.环境容量法

  C.比例分配法

  D.类比法

  E.职工带眷系数法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城市总体规划采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主要有综合平衡法、时间序列法、相关分析法(间接推算法)、区位法和职工带眷系数法。某些人口规摸预测方法不宜单独作为预测市域人口规模的方法,但可以作为校核方法使用,例如环境容量法(门槛约束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参见教材P126。

  (四)城市用地规模的预测

  城市用地规模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用地的总和,其大小通常依据已预测的城市人口以及与城市性质、规模等级、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通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来计算。

  城市人口规模不同、城市性质不同,用地规模以及各项用地的比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有效地调控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用地指标,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定详见《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

  新建城市(镇)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宜在85.1~105m2/人内确定。

  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105.1~115m2/人内确定。

  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以及其他人口较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低于150m2/人的指标内确定。

  八、城市环境容量研究

城市环境容量概念

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类型

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城市交通容量和城市建筑容量等内容。
城市人口容量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

1.城市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条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条件。

  九、城市总体规划其他专题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是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所面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专题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多学科的。

  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而确定,除了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等进行专题研究外,有的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还进行其他多项专题研究。这些研究覆盖了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特别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合理和科学性提供依据。

 试题来源:[2019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焚题库]

 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考题+模拟试卷+错题练习

 注册城乡规划师培训:教材精讲+摸底测评+提分密卷

 还有其他报名问题需要咨询老师,可以加入城乡规划师考试交流群:686502693城乡规划师考试 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