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讲义(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04
中城市与区域发展
n 考试大纲要求
1. 熟悉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n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根据其职能、作用辐射影响范围的大小,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等级——中心地理论研究城镇分布规律。
§ 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相牵制。
§ 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 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密切,研究城市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要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因素。
2.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业、地位、作用)
① 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② 区域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③ 区域各城镇的职能分工。
§城市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① 区域生产力发展与布局。
②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内总人口、区域城镇人口总规模、区域城镇人口合理分布、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的判断。
§ 城市形态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变化具有客观发展规律,要根据区域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二) 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1. 城镇体系的特征
§ 群体性——一群或一组,具有一定数量的城镇聚合在一起。
关联性——联系密切、相互依存。§
§层次性——各城镇等级、规模、地位、作用不同,有层次高低差别。
开放性——体系内外城镇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动态性——城市发展、区域发展、体系发展。
整体性——各个城镇形成统一整体。§
2. 城镇体系与城乡整体发展
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状况,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 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
§ 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
§ 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