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内审师

导航

国际内审师考试《实施内部审计业务》讲义:抽样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09

抽样

★相关知识

由于内部审计师不可能检查大型组织的每一笔交易事项,所以他们需要挑选项目样本进行审计。在很多情况下,抽样目的就是挑选出能够合理反映总体特征的项目子集。尽管利用计算机来储存和分析信息,增加了检查总体中每个项目的可操作性。但是,内部审计师还是要肯定抽样技术是比较高效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审计方法。

1.1 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师应用多种技术来决定审计多少项目和审计什么项目,最后能够得出有关总体的可靠结论,因而,他们需要使用多种抽样技术。样本中的项目数量多少及使用的具体技术视组织不同而不同。按抽样决策的依据,审计抽样可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判断抽样)两类。按抽样的总体特征分,审计抽样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1.1.1 非统计抽样又称判断抽样(judgment sampling),是一种以主观方法来决定样本量大小、选择样本、评估业务结果的抽样技术。运用非统计抽样,内部审计师有可能对非常重要并且高风险的交易事项进行测试,从而对具有高控制风险的交易类型予以充分的重视。采用非统计抽样,往往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

1.1.1.1 所有的非统计抽样都被视为判断抽样。与依靠精心设计的随机性和明确的概率说明不同,判断抽样中选择样本依据的是审计师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是审计师对需要多少样本才能产生合理可靠结果的评估结论(在既定的总体类型和审计目标前提下)。

1.1.1.2判断抽样可以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 统计学的(例如,每第N个项目,从X数开始);

● 非统计学的(例如,没有选择标准,从文件柜中抽出文件);

● 按照审计师的判断(例如,从计算机报告中挑选大额或异常的项目)

在很多情况下,在报告的范围段中要说明:“依据判断挑选×××项目”,然后接着描述这些项目是如何挑选出来的。这里要注意:描述非统计抽样所使用的语言可能使人困惑。虽然所有的非统计方法都被称为判断方法,但是上面清单中,只有第三种类型(按照审计师的判断实施的判断抽样)被特别地看作是“判断抽样”。

1.1.1.3非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是不同的。从技术角度说,随机抽样是指利用统计技术,以合理的把握,确保总体中的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非系统抽样属于非系统的或者“无序的”挑选方法,不能合理保证挑选过程是真正随机的,不能为置信水平和错误差额的说明提供支持。

1.1.1.4当总体的变化程度不大,几乎没有变化时,判断抽样是非常适用的。例如,如果审计师相信某具体计算机程序要么总是对的,要么总是错的,那么只要检查一个项目就足够得出结论了。

1.1.1.5非统计抽样(或判断抽样)的优势和不足。

非统计抽样的优势在于:

● 非统计抽样为审计师应用职业判断挑选更适合于为检查所需要的项目提供了灵活性;

● 通过对非统计抽样进行适当的计划和设计,可以有助于得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合理可靠的结果。

非统计抽样的不足在于:

● 非统计抽样不能产生有统计数字的、有充分依据的结果;

● 非统计抽样不能明确说明可衡量的抽样风险;

● 非统计抽样可能导致审计项目过多或过少;

● 非统计抽样为了提高效率,仅仅依靠审计师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看法。

1.1.2统计抽样又称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或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一种以客观方法来决定样本量大小、选择样本、评估业务结果的抽样技术,是内部审计师在一定的可靠程度水平上,对样本代表总体的程度进行量化评估的程序。

1.1.2.1 统计抽样方法产生的是科学的随机样本,其检查结果能够以置信水平和精确度来量化。例如,审计师可能以这种方法来描述对某随机样本的检查结果:“我们有95%的把握认定总体错误率是6%,再加上或减去3%”简单地解释,这意味着审计师检查了挑选出来的一些项目(假定从1000个项目的总体中,挑选出由100个项目构成的样本),发现有6个包含错误的项目。因为样本大小与交易总量有关,所以审计师有95%的把握(不是100%的保证)认定:错误项目的数量在30个至90个(1000个总体的3%到9%)之间。再从其他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错误项目高于90个或低于30个的机会是5%。

注意:统计抽样不能提供绝对保证。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它是以统计速记法来表述的。例如,当预报说下大雨的机会是30%时,其实这里包括了不直接表明的加或减百分比的。同样,当政党民意调查人员估计有46%的选民会投票给候选人X时,实际有一个没有明确说明的加或减的错误差距,如3%。民意调查人员实际上估计可能要多余或少于46%,即实际得票可能是43%和49%之间。

1.1.2.2应用统计抽样时,如果样本是根据统计抽样方案选取的,且经过恰当的分析,那么按照公认的统计理论,通过量化了精确度或抽样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样本是如何紧密地代表总体),以及可靠程度或置信水平(样本代表总体特征的概率)的评估结果,就可以控制和量化抽样风险及审计风险。但是,在应用统计抽样时,内部审计师也需要主观判断,例如,确定置信水平和定义样本单位时。

1.1.2.3统计抽样的优势和不足。

统计抽样的优势在于:

● ·统计抽样可以从最小的项目数量中产生一个希望得到的结果;

● 统计抽样可以产生量化结果数据;

● 统计抽样包含了对抽样风险、置信水平和精确度的估计值;

● 统计抽样非常适合于应用计算机进行的检查业务;

● 统计抽样为业务结论和业务建议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支持。

统计抽样的不足在于:

● 统计抽样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 统计抽样要求对职员进行培训,需要购买软件;

● 统计抽样不利于从经验丰富的审计职员处获得对总体的深刻解读。

尽管统计抽样可以提供量化的精确度,但是在内部审计业务中,不常使用这种技术。主要原因:一是统计方式的检查太耗费时间,属于成本效益性不高的检查方法;二是审计检查经常要求对那些没有必要量化的事项作出判断。

1.1.2.4对收集审计证据来说,统计抽样是一种客观的、可验证的技术。但是统计抽样不能影响非抽样风险的存在。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