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内审师考试《内部审计实务》知识点:关于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12
中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有一些年数了,但是正式纳入制度化轨道时间不长。一些基础工作有待于规范和完善,比如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统一、明确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审计实务中,各地各单位审计机构确立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随机性大。其中一些指标给评价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从而削弱了该项审计的严肃性。如何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拟就设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基本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盛市人大颁布的《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条例》规定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来进行。即通过所设定的若干个量化审计评价指标,客观、公正的反映和评价特定责任人在任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相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投资决策及其效果情况等,明确其经济责任。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基本要求
㈠设定原则 借助性原则。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分析资料主要是来源于财务部门对经济事项的会计记录和反映。因此设计的评价指标要借助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并力求与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口径一致,但是要保持审计评价与财务评价特质上的差异性。要对每一设定指标的内涵、外延进行界定。 重要性原则。在借助财务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时,由于财务指标数量很多,到底需要设定几个指标或哪几个指标才能满足该项审计内容的需要。这就要从指标重要性、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抓住和采用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而又简易的指标。而不要使设定的指标多而不精。 评价的多重性原则。为对一个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作出正确评价,通常需要从两个角度或两个以上角度进行,因此在指标的选用上,不能只选择单一指标评价某一方面的得弊优劣。要考虑指标的内在联系,需要将不同性质、方向的指标融为一体作出判断。 动态原则。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统计制度、税收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也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将凸现出其局限性,一些崭新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出现成为可能和必要。因此审计评价指标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根据需要增删相应指标。 指标设定的局限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有些事项只能用定性化信息反映,这些定性信息即所谓\"活\"的情况是审计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存在其局限性。因此,在审计评价实务中,不能只盲目遵从量化指标,而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㈡指标分类
一是按《暂行规定》、《审计条例》规定的审计内容来划分。 评价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相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⑴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等。⑵资产运营状况的指标。如:应收帐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等。⑶负债状况及偿债能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等。 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评价企业投资决策及其效果情况指标。如:长期投资收益率等。 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如: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 评价执行财经法规制度的指标。如:违规违纪金额、违规违纪比率等。
二是按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来划分。直接指标,亦称绝对数指标。即指企业财务报表项目上的或统计报告项目上的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等。间接指标,亦称相对数指标、比率。即指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财务项目数据或统计项目数据的内在经济联系所计算的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市场占有率等等。
三是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划分。财务指标即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审计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即反映非财务环节的如企业产品质量方面、市场产品占有率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等的指标。这类指标可以测评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㈢评价标准 历史标准。以该企业实际完成的指标与上年实际水平或历史先进水平比较作为评价标准。 规定性标准。经批准的经营计划、指标、定额等。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对违纪违规数的定量标准。 社会标准。国内同行业部门当前达到的平均水平。这种标准是从社会角度来考核企业有无效益及其好坏程度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