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师

导航

财政部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 :财政部 2019-03-12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程丽华、刘伟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

  刘昆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去年全年减负约1.3万亿元,这对于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刘昆说,深化增值税改革是今年减税降费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注重突出普惠性,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到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虽然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另一方面,注重与税制改革相衔接。将增值税三档税率由16%、10%、6%进一步调整到13%、9%、6%,将有利于继续推进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

  在降费方面,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到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稳岗和社保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使社保基金可持续,企业与职工同受益。

  “今年我国减税降费数额将近2万亿元,在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一年减税额能达到这么高。实际上我们去年的减税已经在国际上很少见,今年的数额更大。”刘昆说。

  刘昆特别说明,已公布的减税降费预测数是年化的全年预计数,与当年实际减税降费的数额不一定完全一致。2019年减税降费措施以减税为主体,大约占7成。减税的份额里又以增值税降税率为主体。由于2018年减税措施的翘尾影响会高于2019年减税措施的翘尾影响,按照测算,2019年减税的实际减负数额会高于公布的年化全年预测数。

  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

  在今年财政收支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应如何优化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工作?刘昆表示,一是解决财政收支平衡问题。一方面,要当“铁公鸡”,对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同时打好“铁算盘”,把该花的钱花好,花在刀刃上。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综合运用政府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链水平,支持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二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今年准备安排1261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同比增长18.9%,增量将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同时准备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资金600亿元,同比增长35.9%,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包括增加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准备安排中央本级科技支出3543亿元,同比增长13.4%,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安排中央基建投资5776亿元,同比增加40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今年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同比增长14.9%;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同比增长26.6%;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67亿元,增长5.1%,支持各地开展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工作;安排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433亿元,同比增长12.4%;强化民生政策兜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五是推动区域均衡发展。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拟安排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709亿元,同比增长10%,加大对基层财政补助力度。安排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2489亿元,同比增长14.7%,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2.8%的赤字率积极稳妥

  今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76万亿元,赤字率预计2.8%,比去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刘昆表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与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相适应。同时,中央财政还增加了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地方财政也将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所筹措的部分资金可以让我国不用过高地提高赤字率。可以说,今年的赤字安排是积极的,也是稳妥的。

  从赤字规模看,我国赤字规模从2016年的2.18万亿元,到2017年、2018年的2.38万亿元,再到今年的2.76万亿元,规模是持续增加的,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800亿元,这已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

  从赤字率看,2016年、2017年都是2.9%,2018年是2.6%,今年预计是2.8%,始终控制在国际通用的3%控制线以内,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赤字率水平并不高。这个安排综合考虑了财政收支、专项债券等因素,也为今后宏观调控留出了政策空间。

  刘昆强调,中国政府的举债不是用于机构运转、人员工资等经常性支出,而是进行有效投资,形成了可偿还债务的对应资产,这也是和许多国家不同的地方。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程丽华表示,财政部将继续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一是加大投入。今年拟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同比增长18.9%,这是连续4年保持每年200亿元的增量。同时,调整优化行业扶贫资金投向,进一步强化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的投入保障。统筹运用财税政策工具,调动企业、社会积极性,推动形成大扶贫格局。

  二是突出重点。扶贫资金进一步向“三区三州”以及其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其他相关转移支付和债务限额的分配也继续向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三是加强管理。加快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建设,实时动态监控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更好发挥财政投入的脱贫成效。财政部将全面公开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也一律要公告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财政部将与有关部门协作,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曝光一起,坚决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刘昆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门关键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乘法”,“放水养鱼”,用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做好“加法”,就是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去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22万亿元,今年将继续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拟安排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3万亿元,同比增长8.7%,重点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此外,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同比增加800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

  同时,做好“减法”,节用裕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中央财政带头严格管理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地方财政要比照中央的做法,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把省下的钱重点用于保障民生支出,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还要做好“除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刘昆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也不是要搞政府大包大揽,而是要实施逆周期调节,更好应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采取改革的办法,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着力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刘伟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这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今年财政将“加力”支持。

  第一,减税降费。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大幅提升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1798万户企业被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占全国全部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同时,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规定地方可以对6项地方税种减半征收,并进一步拓展初创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这些普惠性措施让企业都能享受政策红利。

  第二,推动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安排100亿元资金用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包括农村自主创业的农民也纳入范围。二是提高贷款额度上限,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到300万元,都予以贴息。成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对省里融资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撑平台。

  第三,运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比如,通过办法调整,规定政府部门预算中,至少留30%额度面向中小企业。

  第四,财政部将继续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双创”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