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导航

2018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模考题九

来源 :考试网 2018-03-28

  第1题

  试题答案:CD

  考点:

  ☆☆☆☆☆考点3:出版过程的特点;

  出版是一个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的过程,每个阶段又包括许多紧密相联的环节。一般地说,在编辑阶段都有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等环节(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的制作通常也放在编辑阶段);在复制阶段,由于载体的不同和复制技术的差异,不同的出版物会有不同的要求,但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等)、成批复制和包装等环节总是不可缺少的;在发行阶段,各类出版物都需要有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等环节。对这些环节,本书后面的许多章节将有详细介绍,这里仅着重指出由这些环节构成的出版过程的某些特点。

  1.明显的整体性

  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紧密联结的整体,缺少或者削弱了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随便颠倒或混淆它们的先后次序,都可能影响出版物质量。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整体性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出版从业人员应该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树立起出版过程的整体观念:从事编辑工作的要关心或适当参与复制和发行;从事复制工作的要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并关注和配合编辑、发行的发展和要求;从事发行工作的也要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并熟悉和关心编辑、复制的计划和工作进程,以便每一个环节都能为前一个环节提供支持,为后一个环节做好铺垫,避免发生互相推诿、工作脱节的现象。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劳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编辑劳动的对象是精神产品,编辑追加在精神产品上的许多劳动,是让已有的作品优化和增值的精神生产劳动。它对保证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和学术、艺术、文字等方面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复制劳动是物化精神内容的劳动,是生产出版物的物质载体的物质生产劳动。它一方面能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能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使作品最终形成出版物。发行劳动则是把出版物输送给读者的商业劳动,它是通过商品流通实现出版物价值的手段。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要使出版物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必须依靠发行劳动。关心自己劳动价值的出版管理人员、编辑人员和复制人员都应当重视发行劳动,并支持或参与发行工作。

  三种劳动各受不同的规律支配,却又必须相互联结在出版这个共同体内,并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实现各自的社会价值。因此,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是出版过程的基本特点,出版活动的其他特点都与它相关。出版业的产品枣出版物具有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出版业本身也有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的两重性,就是由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的;出版管理既要有文化事业的管理要求,又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也是由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的。只有充分认识出版过程的这个基本特点,自觉地把握出版业的特殊规律,适应它的特殊要求,才能做好出版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2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2: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十五大、十六大文件中,都强调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也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不断地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为人民服务就与为社会主义服务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认真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就是从根本上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社会主义,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某些出版物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崇高目标,不去为它服务,反而损害这个伟大事业,那也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本世纪头20年,就是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已经达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基础上,我们现在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建设这样的小康社会,每一项奋斗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出版工作的支持。这种支持应该是完备的、全面的,而不应是零碎的、单一的;应该是强大的、及时的,而不应是脆弱的、滞后的。为此就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发展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制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战略和规划,大力推进出版业的繁荣。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3页]毛泽东还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并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毛泽东.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2页]无论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还是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继承和借鉴,出版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军。因此,出版工作必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这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条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应当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事实证明:只有实行这个方针,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繁荣;违背这个方针,必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邓小平说:“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6页]1994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劳动,需要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辛苦劳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双百’方针,努力形成一种鼓励探索与创造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200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有机统一”。在出版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就要努力推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创作,为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的文艺、学术流派的成果都有出版的机会。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并达到符合出版要求的质量标准,就要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编辑人员不能以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也不能在加工整理中随便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好恶删改稿件。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求根据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区分精华和糟粕,学习借鉴其精华部分,以利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完全新型的文化,但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离开整个世界单独生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脱离世界,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我国的出版物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包括古籍的整理和注释,外国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分门别类的研究,等等。对这类稿件的处理,必须立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使它们能正确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出版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但有时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克服了过去出版单位过分强调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偏向,同时也要防止和纠正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偏向。社会主义出版业必须自觉地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多出精品力作,少出以至不出平庸之作,杜绝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决不允许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

  出版物有其特殊属性,它的价值实现形式更重要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即已指出:“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首先要注意出版物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出版物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果。”这也就是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党和政府有关文化工作、出版工作的其他许多文件也一再阐述这个原则的重要意义,强调认真贯彻这个原则的必要性。200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严肃地考虑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个原则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才能保证这个原则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只有真正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出版工作才能以更加强大的社会作用和经济实力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那些使出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两个效益可以兼顾的时候,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在两个效益发生矛盾、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更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这样,尽管在局部上经济效益可能受损,但在整体上,由于有讲究质量的优势,他们的出版物销售情况良好,经济效益随着社会效益的提高而提高,从而实现了两个效益的结合。而那些在出版活动中犯了方向性错误以致受到各种处罚甚至停业整顿的单位,几乎都是程度不同地违反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他们或者见利忘义,不顾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不顾社会效果;或者惟利是图,搞什么“打擦边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牟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既害了国家和人民,也害了自己。

  4.坚持质量第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人民。各类图书都要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都要力求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反对粗制滥造。”坚持质量第一,这是由我国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决定的,也是我国出版工作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只有质量高的出版物,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和精品出版物不断积累,拥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长销精品,一个出版单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力求出版物的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同时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技术设计质量以及物质性加工生产质量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如果违反质量第一的原则,粗制滥造,不但社会效益大成问题,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经济效益也是好不了的。平庸之作、劣质产品是不会有多大销路的,即使靠不正当的炒作等手段得逞于一时,终究还是要被读者抛弃的。产品卖不出去,经济效益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1997年,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强调要“实现图书出版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提高图书出版整体水平”,“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繁荣出版重在质量的思想,把能否提高图书质量当作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发展、检验出版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两个文件对于保障图书质量的机制、程序、规范和要求等作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对于保障其他出版物的质量也极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领会和坚决地贯彻执行,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落到实处。

  第3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3: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1.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

  出版编辑活动是从事报纸、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生产的脑力劳动。编辑劳动生产的产品与一般工农业产品不同,不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即增长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素质,从而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编辑活动又是出版活动的起点和中心环节,对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因此,编辑学必须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以深刻了解它的本质。

  2.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

  从宏观而言,编辑活动是出版活动的中心环节,因而出版的任务也就是编辑的任务;从微观而言,编辑活动承担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选择、审读和加工整理作品的任务。编辑学不仅要从宏观上、微观上研究编辑活动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要研究用怎样的措施、怎样的方法来完成编辑活动的任务。

  3.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

  编辑活动如同出版活动一样,既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状况,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编辑学在研究社会如何制约编辑活动的同时,又要研究编辑活动对社会生活起怎样的作用,对读者或者说对人民产生怎样的作用。此外,编辑学还要研究编辑活动在出版活动内部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它与复制、发行活动的相互作用。

  4.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

  编辑活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动而不断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编辑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编辑活动的变化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研究和把握编辑活动的规律,是编辑学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深入研究编辑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并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编辑活动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编辑活动的规律。

  第4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7:选题策划的意义;

  1.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

  出版工作方向的把握和出版工作方针的落实,不能是挂在嘴上的空洞口号,而应当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选题中。因此,策划选题的过程,也就是编辑理解和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的过程。选题策划的结果,可表明编辑人员对社会、读者的需要已经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并为如何满足这种需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案。每一项优质的、成功的选题策划,都表明编辑在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保障出版生产秩序

  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编辑、复制、发行等的不同分工,又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在选题策划的基础上订立的选题计划,可有效地明确出版单位的工作目标,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举凡人员的安排、资金的调动、印刷复制工厂的选择,以至推出出版物的时机把握、营销策略的实施,都要以编辑策划的选题为依据来通盘考虑,从而做到有条不紊。

  3.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选题虽然只是一个初步设想,但它凝聚着编辑的心血和智慧。有些选题是编辑对社会精神生产某个领域深入研究的结晶,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类选题的提出,往往意味着出版工作的某种突破。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人们十分重视产品设计工作,希望通过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而选题策划则是对精神产品的设计,引导着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一个策划得很好的选题,不仅可以让编辑明确自己的工作思路,还能给作者很多有益的启示。作者能以编辑的构思为基础,明确自己的创作目标,尽快进入创作过程,而且可以对照选题要求,选择自己的研究或创作方法。这一切都会对最后的成果产生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出版实践证明,选题策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4.塑造出版单位的形象

  出版单位的形象是通过出版物来展现的,因此选题策划便成广塑造形象的首要环节。富有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的选题,不仅可以为出版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而且在这些选题完成以后,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出版单位赢得宝贵的声誉。如《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是商务印书馆自觉选择的一套大型学术读物,不管图书市场如何潮起潮落,商务印书馆坚持完成这套丛书的出版计划,表现出了可贵的文化责任感。这套丛书以其厚重的文化价值,推动了我国的学术研究,也帮助商务印书馆树立了重视学术文化的出书特色和品牌形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第5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8:选题策划的内容;

  选题策划是一个发现和构思的完整过程,有其丰富的内涵。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一般应考虑三方面的内容:

  1.图书的内容和形式

  这是设计性内容。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具有预见性。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页]编辑与建筑师一样,也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筑“蜂房”。编辑可以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阅读需求,提出具体的选题设想,并想像出未来图书的形态。选题设计的内容通常应包括下列项目:名称、内容、作者、读者对象、开本、字数、版面形式、装订样式、出书时间、成本、定价,等等。这些项目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也允许发生变化,但在选题报告中必须作出描述,以表明编辑对选题内涵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2.市场预测

  这是分析性内容。编辑提出某方面的选题,既是出于文化责任感,也是显示自己的信心,相信这一选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预测要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1)读者需求情况。最好能提供比较具体的数量统计,让决策者从中看出市场空间的大小。

  (2)同类出版物情况。要比较分析它们的出版时间、出版数量、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市场反映等,力求具有参照意义。

  (3)选题特色。要通过对选题内容的分析以及与同类书的比较,说明本选题在未来市场的存在价值和特殊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编辑应对选题的市场前景以及经济上的盈亏估计,明确提出自己的预测性意见。作好市场预测,是编辑对选题的进一步论证。

  3.实施方案

  这是操作性内容。编辑策划出选题,只是工作的开始。要把选题转化为图书,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问题:

  (1)作者人选。编辑应提出具体对象,并介绍其基本情况,特别是新作者,要详细介绍有关背景材料,如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或创作成果、写作能力和写作风格等。

  (2)时间安排。包括交稿时间、发稿时间、出书时间等。

  (3)宣传计划。包括不同阶段的宣传要求、准备采用的宣传方式和联络的媒体等。

  (4)营销策略。编辑应从选题角度提出营销建议。

  后两项内容多见于大型书、重点书的选题策划,且有时可不列于选题报告内,而是形成专门的市场营销建议书。

  第6题

  试题答案:ADE

  考点:

  ☆☆☆☆☆考点20:文字的版式设计;

  1.正文文字版式设计

  正文文字的版式设计包括对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排式的设计。注文虽然属于辅文,但它们的排式常随同正文一起设计,故这里便与正文一起讲。这些文字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具有“线”的特征,但作为主体文字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的表格,虽然也以文字为主,却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并且还具有与图片类似的“块”的特征,因而下面的介绍中将它与一般的主体文字分开。

  (1)主体文字排式设计。主体文字有横排和直排两种基本排式类型。横排大量用于各类图书,直排多见于古籍类图书。横排又有单栏、双栏、多栏(三栏及以上)等排式。

  所谓“单栏”,也称“统栏”,即版心不作纵向分隔,每行文字均从版心的左边一直排到版心的右边。这种排式因行长相对较长,所以用字字级一般不能小于15级。如果用的字级过小,每行所排字数过多,就会造成阅读时因目力疲劳度增大而产生跳行等现象。

  所谓“双栏”,是将版心纵向分隔成两栏。与单栏排式相比,其行长缩短约一半。这种排式设计,显然是从视觉效果考虑的。因行长缩短,用字字级则可相对变小。这样,既适应了目力对字级和行长的要求,同时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多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图书辅文中的索引等,多用这种排式。

  多栏排式,是在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数相对又较小的条件下所使用的排式。这种排式,多用于大型开本的工具书、资料书和这类图书的缩印本。

  主体文字应该选用清晰、整齐的字体,使人易读。一般多采用来体(包括它的一些变体,如细家体、报宋体、秀丽体等)或楷体。宋体端庄,刚柔相济,浓淡适中,阅读最省目力,是大多数图书正文主体文字采用的基本字体。楷体柔和悦目,适用于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

  (2)标题排式设计。标题的排式设计除选择字级、字体外,还包括对标题的位置、字空、占行、转行等的设计。

  标题的字级、字体,必须依据图书类别、开本、标题等级,遵循字级大小有序、字体轻重相间的原则来选择。标题字级大小与主体文字字级大小的比率叫做跳跃率。跳跃率高的,版面容易生动活泼;跳跃率低的,版面显得庄重规整。

  标题的位置有居左、居右和居中三种样式。标题位置的设计,必须依据图书开本大小、标题文字多少及版面整体布局等实际状况择善而行。

  对于字数较少的标题,为了不显得紧逼局促、虚实失衡,除每一个字本身所具有的字肩空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详见本书第五章“书刊校对”的第四节)。

  标题在版心中占一定的行数,既为字级大于主体文字的标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同时又产生了标题在一定空间中鲜明、突出、醒目的效果。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与标题等级相关。一级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左右;二级标题,可占2?行;三级标题,可占1?行;四级以下标题,占1行或不占行。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有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造成两级标题之间的空间过于稀疏。

  标题文字行长如超过主体文字行长的4/5,要实施标题转行的技术处理。标题转行,可有转行顶格(顶头)、转行齐肩和转行居中三种形式。无论何种转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损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3)引文排式设计。图书中的引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短句,对这种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排式。另一种是大段文字,对这种引文,为了与主体文字有所区别,排式另有特殊格式:选择的字体与主体文字不同(多用仿宋体或楷体);一般另段起排,给引文以区别于主体文字的整段地位,同时还可将每行行头缩进两格或将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以使引文更为清晰。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的短句引文(如诗歌)处理为另段排式时,为使引文位置不致过于偏左,每一行头都可缩进四格或更多。

  (4)表格排式设计。不少图书中带有表格,因为某些内容(如按类别记述的事例、依项目列举的数据等)如按一般方法表述,不仅叙述冗繁、眉目不清,而且难以相互比照;如将它们排列成表格,则条缕分明、眉目清晰、关系一目了然。

  表格的形式一般是左右方向分为若干列,上下方向分为若干行,数据、文字、符号等内容填入一定的列与行交叉形成的项目栏。表格的构成要素有表题、栏头、表项及表框。表题即表格的名称,一般用顺序编号加文字表述的形式,也可只用顺序编号表示。栏头是表示表格中各项目类别的名称,居于表格的首列或首行;表示主要项目类别的栏头构成表头,一般居于表格首行。表项是表格中横向或纵向自成系列的一组项目栏,所有表项构成表身。表框是决定整个表格尺寸大小的外部框架,有的用表框线标出,有的不加线而以表格内容所占的总面积来体现。有些表格还附有对表格内容作注释的表注,一般用小于表格正文的字列于表下或表旁,其行宽不得超过表格宽度。

  图书中的表格,按表述内容可分成数据式表格和文字式表格;按形态样式可分成有线表、无线表和挂线表。所谓“有线表”,是表格外框有表框线、表项之间有栏线的表格;表框线通常采用较粗的线条(习称“反线”),栏线用以分隔项目栏,通常采用较细的线条(习称“正线”)所谓“无线表”,是无表框线和栏线的表格。所谓“挂线表”是虽无表框线和栏线、但有指示项目相互关系的线条(因其所指示的项目相互挂连,故称“挂线”)的表格。

  表格的排式有直式、横式与和合式三种。所谓“直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平行的排式。所谓“横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垂直的排式(阅读时须将图书旋转90度)。所谓“和合式”,是在双、单码两个面上排列的排式;因双、单码两个面在图书翻开时呈两个面和合而成的一面,故称“和合面”,在和合面上排列的表格称“和合表”。在图书的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情况下,直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少、纵向表项相对较多(即列少行多)的表格;横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多、纵向表项相对较少(即列多行少)的表格。如果图书的纵向尺寸小于横向尺寸,则作与上述相反的处理。和合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特别多、无论采用直式还是横式都难以安排在一个页面上的表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项较多的表格,如果能够利用排“续表”方法安排在两个或更多页面中的,就尽量少用和合表形式,因为和合表的排版比较费事,稍有不慎,两个页面上的相关项目就显得不齐整。

  横式表与和合表在版面上的排列,必须头左脚右,即:横式表的起排位置,在单码面上应靠订口,在双码面上靠翻口;和合表的起排位置,应靠双码面的翻口。

  表格用字的字级应略小于主体文字,一般表题、表头用黑体,其他内容的字体与主体文字相同。

  有些表格虽然不排在主体文字内,但在版式设计方面与主体文字内的表格基本相同。

  (5)注文排式设计。注文是图书中的注释性文字,按其所处位置,有处于主体文字之中的夹注、处于段与段之间的段后注、处于每一版面地脚处的脚注(也称“页下注”)、处于每章章末的章后注、处于每篇文章结尾的篇后注、处于全书最后的书后注等。

  夹注多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并用括号括起来。

  段后注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图书,如古籍类图书。其排式,除另段排列、用比主体文字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外,还需在注文与主体文字对应处各用一定样式的注码表明对应关系。注码形式,有数字外加一圆圈的阳码、圆圈内数字为阴文的阴码、用数字和六角括号(或方括号)组合而成的拼合码等。

  脚注的排式与段后注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其处在页下,所以其与主体文字末行之间需加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码线。

  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章的图书。其特点是注文相对集中,字数相当多的注文也不会出现因位置不够而注不随文的现象。因注文集中,数量往往较多,故注码多采用拼合码的样式。

  书后注的特点是全书注文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它的排式与章后注大体相同。

  2.目录排式设计

  目录的排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

  目录中的标题应按实际需要而定,以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四级甚至五级。大多以与正文相同的字级为最小一级标题字级,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如:目录中三级标题的字级为15级,则二级标题可为18级,一级标题可为20?2级。标题的学体,必须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可用来体或楷体,三级标题可用楷体或仿宋体。相邻级别的标题,也可采用字级相同而字体轻重不等的印刷字,如二级标题用18级黑体字,三级标题则可用18级宋体字。

  目录中标题及页码的位置可作适当变动。通常以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续三连点的为多。标题较长的,则标题与页码之间不用连续三连点,而用“/”间隔。每一标题后均有作者名的,可将页码移在标题前。标题过长而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作缩进一字处理。字数较少的二级或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间隔。

  3.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

  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也应区别于正文。

  它们的字级、字体,可以与正文相同,也可以与正文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它们的版心规格可作适当变化:版心宽度可略小于正文,增宽两侧的白边,或增宽内侧(订口一侧)白边的宽度,使序言和后记等的版心明显区别于正文,产生别具一格的效果。不过,这种设计宜在序言和后记等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采用,而且版心宽度也不宜过小,以免过于局促。

  4.附录排式设计

  这里所说的附录是广义上的,它们在排式设计上同样也应区别于正文。

  附录的字级一般应小于正文,但若附录中的文字性质与正文相同,字级可同正文。某些附录,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索引、专业名词索引等,因文字相对都比较少,可采用双栏排式,不仅检索方便,而且版面清晰、节省空间。

  5.书眉排式设计

  书眉是在版面天头处排列的文字,因为它好像版面的“眉毛”,故名。一般在双码面排上一级标题,单码面排下一级标题;辞书的书眉则为方便读者检索而列出本页面上的关键检索点,一般是列出全部字头或者起讫字头(单词)。书眉不仅可以方便阅读者,也有装饰版面的作用。书眉的字级,必须小于正文字级;字体可酌选。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之间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大多与版心宽度相等,也有短于版心宽度的。书眉文字的位置,通常有居中和偏外侧两种;文字过多的,可作适当删节(但必须一致)。在横排样式中,也可将书眉文字设计成直排在翻口处,这实际上是移用直排样式的中缝排法。其长处是文字因处翻口位置,醒目程度胜于在书眉处;其短处是文字容易因版心规格偏差而过于靠边,甚至被切掉。

  6.页码排式设计

  页码是标明版面顺序的序号。其位置大多设在地脚的外侧;开本较大的,也可设在地脚的居中位置;也有设在天头外侧的。页码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页码两边可加装饰点或装饰线,也可不加装饰。还有将页码位置移在翻口中间,再作些装饰的,如加或方、或圆、或椭圆的线框,加网线底纹框,设为“实地”(即黑底白字)等。

  第7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2:印刷的要素;

  因为印刷在书刊印制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印刷的要素。

  人们一般认为,印刷有五大要素:

  1.原稿

  原稿是印前制作所依据的有一定物质载体的图文信息。原稿一般分为三大类:

  (1)文字原稿。可以分为书写原稿、打印稿、印刷品原稿以及电子原稿等。

  (2)线条原稿。可以分为图表、硬笔手书文字、地图、钢笔画、版画以及电子原稿等。

  (3)图像原稿。可以分为透射稿、反射稿和数字化图像稿。透射稿是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包括反转片、正片和负片;反射稿是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包括素描、水彩画、国画、油画等各类连续调绘画原稿以及照片、印刷品等;数字化图像稿是由扫描仪输入、数字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拍摄以及由图像光盘等直接提供的电子原稿。

  出版单位应该提供适合于印前制作和印刷的原稿。具体而言,文字原稿要求字迹清楚,准确无误;线条原稿要求线条清晰、完整,反差大;图像原稿要求图像清晰,不偏色,层次丰富。

  2.印版

  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图文部分明显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称为“凸板”;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称为“凹板”;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印版称为“平版”;图文部分可让油墨透过并漏印至承印物的印版称为“孔版”。现在书刊印刷主要采用平版。

  3.承印物

  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通常把以纸张作为承印物,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普通印刷”,而把以其他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作为承印物或者不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特殊印刷”。

  4.印刷油合

  印刷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可视影像的物质,一般由色料呈色剂、连结料、填充料与助解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黏度。在特殊印刷中,油墨的作用可由其他材料替代。

  5.印刷机械

  广义的“印刷机械”,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可以分为印前设备、印刷设备和印后设备。狭义的“印刷机械”,主要指印刷设备即印刷机。在分析印刷要素时说的“印刷机械”,一般是狭义上的。

  印刷机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划分:

  (1)根据印版类型划分,有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

  (2)根据承印纸张的大小划分,有全张纸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八开印刷机。

  (3)根据一次可印刷颜色的种数划分,有单色印刷机和多色印刷机;多色印刷机又分为双色印刷机、四色印刷机等。

  (4)根据输纸方式划分,有单张纸印刷机(又称平版纸印刷机)、卷筒纸印刷机(又称轮转印刷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要素只是就传统方式的印刷而言。从下文所列书刊印制的各种工艺流程可以看出,现在有些印刷方式实际上已经并不完全具备这五个要素。

  第8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5:国家关于委托印刷书刊的规定;

  书刊委托印刷的当事人是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因而国家相应地对双方的行为都作有规定。

  1.对出版单位的规定

  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书刊时,必须审核拟委托其承印书刊的企业是否属于出版行政部门审定许可的书刊印刷企业。不得委托非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也不能委托因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而正处于受处罚期间的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

  出版单位委托书刊印刷企业印刷书刊,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委托印刷书刊的有关证明,并依法与印刷企业签订合同。

  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或者刊号,出版日期或者刊期,书刊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2.对印刷企业的规定

  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印刷委托书,并在印刷前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企业接受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印刷委托书还必须事先报印刷企业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统一格式,由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刷。

  印刷单位应当自完成书刊印刷之日起两年内,留存一份承接的书刊样本备查。

  印刷单位不得印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书刊: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非法进口的;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者报纸、期刊名称的;未署出版单位名称的;中学小学教科书未经依法审定的;侵犯他人着作权的。

  第9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30:打样的工艺要求;

  向印刷工序提供印刷机能够印出的真实样张,是打样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打样机与印刷机在设备、印刷速度、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很多差异,所以打样要与印刷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打样的工艺要求是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印刷条件。因此,打样要尽可能做到与印刷的“三个相同”:

  1.纸张相同。不同的纸张对印刷品的图文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打样用铜版纸,印刷用胶版纸,样张的质量比批量印刷的质量肯定要好得多。因此打样最好用印刷时实际使用的(至少也应是属于同一系列的)纸张。

  2.油墨相同。不同的油墨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如果油墨的光学性能不同,样张与印刷品会有很大的颜色差异;如果油墨的黏度、流动性不同,便会导致网点扩大、实地密度产生差异,最终影响画面的色调。

  3.色序相同。由于油墨的透明度、黏度不同,不同色序的叠印率有很大的差异A果打样与印刷采用不同的色序,将导致不同的颜色效果。当然,由于打样色序与印刷色序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使两者达到完全一致也是比较困难的,工艺要求是尽可能一致。

  第10题

  试题答案:AD

  考点:

  ☆☆☆☆考点9:图书发行渠道概述;

  图书发行渠道,是指图书从出版单位向消费者转移时所需经历的途径。

  图书发行渠道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产销结合的直接发行渠道和产销分离的间接发行渠道。直接渠道是指出版单位将图书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途径,又称“直销”。间接渠道是指出版单位通过中间商向消费者供应的途径,是目前国内外出版界主要采用的图书发行渠道。

  此外,图书发行渠道还有长短、宽窄之分。发行渠道的长短,依据介入图书流通过程的中间商环节的多少而定:短渠道只选择使用一个环节的中间商,长渠道选用一个以上环节的中间商。发行渠道宽窄,根据每一个中间环节的中间商数目多少及其技术装备的优劣、人员数量的多少与素质高低等而定。中间商数目多,技术装备优良,人员数量多、素质高的发行渠道称“宽渠道”,反之则称“窄渠道”。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