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强化练习及答案(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3-19
中16.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2000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A)
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质决定了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普遍性既是实践的特点,也是理论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则是实践所独有的,也是实践高于理论的优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CD虽然也是实践的特点,但与题意无关。
17.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D)
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这不仅表现在特定真理的反映对象的范围上,也表现在其正确程度上,所以真理性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选项A、B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选项C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错误的观点,所以选择D。
18.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B)
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
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
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真理或终极真理,所以,选项ACD因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而直接被排除。真理具有客观性,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9.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A)
A.客观性
B.相对性
C.价值性
D.具体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对人有用。但有用的未必都是真理。“有用”中的“用”往往因人而异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把“有用性”与“真理”等同起来,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以选择A。
20.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2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7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1922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C)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话是讲认识问题,故选项B成为干扰项。题干中的每一种学说都是理性认识,都在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没有涉及感性认识问题,故排除选项A、D。这样,就剩下了选项C。做此题的关键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
2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怀疑主义的观点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首先排除选项CD。选项A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选择B。
2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干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本题选C。
24.价值揭示的是(C)
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的定义。价值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5.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C)
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
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仅单方面考察价值主体的需要(A)或者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B),是无法作出价值评价的,价值评价一定以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所以选择C。
26.“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D)
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题干中“先导”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导,显然,其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选项A、C因不符合题意首先被排除。“在实践基础上”表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有基础的,即,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所以命题并没有否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没有夸大认识的作用,选项B也不符合题意,根据排除法选D。
27.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D)
A.坚持
B.继承
C.发展
D.创新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其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而坚持和继承则是创新的前提。(A)
28.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
A.改造世界观
B.改造社会历史观
C.改造人生观
D.改造自然观
世界观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因为选项BCD都包含在选项A中,所以选A。
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A)
A.实事求是
B.坚持真理
C.不断创新
D.尊重规律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所以选择A。
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