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20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预习试题(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2-26

  二、简答题

  1.简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

  正确答案:(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

  (1)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包括人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等。

  (2)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包括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人在物质、精神方面的社会交往,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3)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如下:

  第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自然前提,没有人的生命的存在,就没有社会的人,就没有人的社会性;人的自然属性也依赖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会在社会属性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同时,没有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没有人的自然属性。

  第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理解人的本质的根本出发点。而人的社会关系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永恒的、绝对的人的本质。)

  解答此题,首先应指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其次是解释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概念;三是说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联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1)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把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当成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破除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旧观念;二是提出我国的市场经济又应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采用,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存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解答这个题目的要点分为两部分,一是首先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二是具体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点,即在所有制结构上、分配制度上、宏观调控上三个方面的特点。

  3.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目前,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要胜利完成这些任务,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于党的建设水平。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我们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以及党内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从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新党员大量增加,党的干部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要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关键在于要做到“三个代表”。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论述题

  1.如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

  正确答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主要包括:第一,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地方政府在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上要城乡统一考虑。第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在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同时,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第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第四,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