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论述题(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04

  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后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段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一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①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因为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不到农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掌握了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者只有20%~30%的土地。 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这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这将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也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并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必要的前提。(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①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形成,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它同外国垄断资本、本国地主经济相结合,成为买办、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不仅压迫工人和农民,而且压迫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2/3,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并垄断全国的金融业。③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帝反封建、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解决大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问题,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④完成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没收占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使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其次,无产阶级可以利用由官僚资本转化而来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相应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3)保护民族工商业。民族工商业是民族资本家经营的那部分企业。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曾出过偏差,走过弯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主要原因如下:①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②是由民族资本的特点决定的。民族资本占现代工业的10%,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和发展它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均有重要意义。③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是团结与争取的对象。 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因此,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权力达到的地方,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必须给予保护。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革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

  2.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1)必要性。①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仅有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还有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大资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单凭无产阶级孤军奋斗不可能取胜,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共同对敌。加之中国军阀内部充满了矛盾与争斗,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争取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则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无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就必须联合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③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与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2)可能性。①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阶级关系也决定了中国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

  3.试述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因主要有:(1)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需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也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如果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则是不可能的。(2)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封建主义影响较深的国家,农民、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3)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刻地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必须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4.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它关系到党本身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2)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就是要求全党始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共产党员不能有任何的私利,一切都要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干部要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也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是解决党内矛盾、进行党内斗争的有效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能够使党员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袭,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勇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5.试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党能正确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下,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揭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才能从实际出发,走上符合中国国情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认真研究和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创建一块块革命根据地,并使这些“星星之火”逐步成为“燎原之火”;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素质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奠定坚强的武装力量的基础。(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都密切联系于武装斗争这一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解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因此,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6.试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于1928年底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的经济形态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造成了军阀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广泛空间,使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坚持和发展起来。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国民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洗礼、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的地方。(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由于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社会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矛盾继续发展,为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并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创造了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7.试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于1936年底至1939年底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民主制度,并且国民党新军阀凭借武装力量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在全局上和长时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因此武装斗争就成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军队成为聚集革命力量的主要组织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特点。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的对比极为悬殊。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很难首先在城市发展和取得胜利,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要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巩固的根据地,长期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8.试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国民党反动政权凭借其武装力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因此,无产阶级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建立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薄弱地区。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广大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而胜利的道路。 (2)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①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②中国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革命基础。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③各派军阀的反动统治,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展。④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3)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理论。它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①这一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②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③这一理论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理论的重大贡献。

  9.试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1)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打碎敌人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政权。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先后提出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国”等救国方案,并进行过多次英勇的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人民革命战争实践中,不仅找到了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且积累了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政权的丰富经验,创造了完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专政,从而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2)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分两步走的,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接着就要不停顿地走第二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不能满足于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和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而是要以此作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入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进而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也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任务。

  10.怎样理解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1)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必经之路,中国也不能例外。(2)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发动领导的一系列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失败,证明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独立的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成功之路。(3)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阶级关系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曾是革命的动力,民主革命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仍能为发展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并愿意接受无产阶级领导。所以,民主革命胜利后不能建立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专政,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专政的对象,而必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总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