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提升练习及答案9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29
中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1.作者两次写到李广部下的惊恐,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4分)
22.这个语段主要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3.这个语段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2分)
21.作者两次写到李广部下的惊恐,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4分)
22.主要表现李广善骑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胆略过人、指挥若定的性格特征。(4分)
23.上郡遭遇战。(2分)
(二)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③,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注: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②蜩腹蛇蚹: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③鹘:一种猛禽。
24.“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文艺创作现象?(4分)
25.作者认为“心手不相应”的原因是什么?“故凡有见于中……岂独竹乎?”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6.苏轼在这段文字中阐发了哪两方面的创作思想?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4.说明了灵感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反映了抓住灵感一气呵成的文艺创作现象。(4分)
25.缺乏学习实践,不能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或答“不学”)。(2分)
将此番道理推而广之。(2分)
26.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2分)
(三)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然后回答27~29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情?(4分)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深刻的寓意?(4分)
29.写出这首诗中表示诗人心情压抑悲愤的两个典型细节。(2分)
27.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由于当时的黑暗现实所产生的仕途艰难的苦闷,又表现了诗人出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而产生的对前途的希望。(4分)
28.比兴的手法。(2分)
以自然界道路的艰险,比喻世路的艰险,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2分)
29.“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30.赵七爷的辫子盘起又放下和他的竹布长衫脱下又穿上,表现了这个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31.作者塑造赵七爷这一人物形象有何意义?(4分)
32.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来描写这一人物的?(2分)
30.对赵七爷的辫子和竹布长衫的描写,典型地表现出赵七爷是一个善于韬晦、时刻期待封建帝制复辟的顽固的封建遗老。(4分)
31.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意义在于:指出了虽然辛亥革命已经成功,但封建主义势力还相当顽固,随时都存在着封建复辟的危险,同时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严防封建复辟,也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4分)
32.作者通过赵七爷的辫子、竹布长衫这两个典型细节来刻画赵七爷的。(2分)
(二)阅读曹禺《日出》中的一段台词,然后回答33~35小题。
你们好狠的心哪!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我为着这辛辛苦苦的十块二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做势)五年哪!我的潘经理!五年的工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
33.这段台词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2分)
34.黄省三通过这些控诉性语句,表达了什么样的鲜明感情?(4分)
35.反复用“我”起了什么作用?(4分)
33.损不足以奉有余。(2分)
34.黄省三通过这些控诉性语句,表达了对五年来一直残忍压榨他的潘、李二人的愤恨不平,是对这两个冷酷的吸血鬼的谴责与揭露。(4分)
35.“我”字反复运用,强化了黄省三对潘月亭、李石清斥责与揭露的强度,另外表现出黄省三的觉醒。(4分)
(三)阅读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一文,然后回答36~38小题。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棚。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随着时间流逝,楼层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做屋子了。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36.作者为什么把“窗子”比作“黎明的眼睛”?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关于“窗子”的比喻?(4分)
37.这篇文章的结构线索是什么?请具体说明这条线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8.这篇文章是如何将知识性与抒情性结合在一起的?(2分)
36.因为“窗子”能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2分)
“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文明的眼睛”。(答对两点1分,全对2分)
37.以窗子的发展变化过程为线索(或“以时间为线索”)。(2分)
先写人类过去不懂得开窗,再写窗子成了现代房屋的象征,又写今后窗子将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2分)
38.本文介绍窗子发展的历史,具有知识性;赋予窗子以某种比喻象征意义,则使文章具有抒情性。(2分)
四、作文: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身体的疲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上的压力。”心底的那个目标固然重要,但是沿途的风景也很美丽。偶尔停下来,欣赏一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路过甜品店,奖励自己一块美味的糕点;在花盆里埋下一粒种子,每天为它浇水,直到它开出第一朵小花……
以“心底的目标”为话题,自拟题目,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39.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