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0
中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答案:(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22.何谓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侧重现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差别。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23.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答案:(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3小题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24.电视艺术作品:《四世同堂》
答案:中国电视连续剧,老舍代表作。无论是对剧本的理解,演员的阵容、,风格的体现,思想的深刻,到包括主题歌在内,家喻户晓。小说的幽默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没看过小说的人对台词也记得清清楚楚,像那几个被讽刺的人物,冠晓荷,大赤包,包括祁家老二。老二是靠家里生活的人。他对他大哥说:“大哥,你可得养着我,谁让你是我大哥呢?”一个典型家中老二的口气。还有冠晓荷的无耻,他的闺女当了日本特务,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以此来吓唬别人:“我们家招弟,那是大红大紫的特务。”深刻的台词,把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程度写得入木三分。最后日本人把他活埋了,都推到坑里了还喊“皇军万岁!”这种汉奸真是死有余辜,不会得到人们的同情。老舍的幽默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对于正直善良的人是温和的,对坏人采取的是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来戳穿他。
25.戏剧作品艺术:《哈姆雷特》
答案:《哈姆雷特》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作,是沙翁四大悲剧(《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之一。故事讲述了在国外求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暴猝回国奔丧,见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上王位,娶了母后,极其悲痛抑郁。父亲的亡灵向他讲述了克劳狄斯毒死自己并篡位的真相。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经历挣扎、失去爱人和兄长,在濒死之际一剑刺死了克劳狄斯国王。在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复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哈姆雷特》一剧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性事件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延宕可谓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悲尉结”。哈姆雷特身上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的迷茫、矛盾和痛苦,成为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典型形象。
26.音乐艺术作品:《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答案:德沃夏克,捷克著名音乐家。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德沃夏克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捷克的民族解放运动教育了他,使他认识到:“一个艺术家也有他自己的祖国,他应该坚定地忠于祖国,热爱祖国!”1892年秋至1895年春,德沃夏克应邀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但他始终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特别是在《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等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新世界》交响曲,作品的构思所涉及的是作者的祖国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对祖国的思念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作者对病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所有这些复杂的感情在这里交织在一起。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答案: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
(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28.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答案:(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