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精选练习答案(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0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山坡有凸形、凹形和____ 三种基本形态。

  答案:直形

  32.种群是____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群落

  33.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 相当。

  答案:生理生态学

  34.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____。

  答案:碱土植物

  35.种群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称为____。

  答案:年龄结构

  36.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的气候,相应的变化植被依次出现____ 、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三大植被区域。

  答案:湿润森林区

  37.群落随着气候季节的交替,形成周期性变动,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叫群落的____。

  答案:季相

  38.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较风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肥力____。

  答案:较高

  39.在太阳光谱中央附近,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和____ 三个区。

  答案:红外光区

  30.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答案:个体论观点

  31.由树木构成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结构是____

  答案:通风结构

  32.营养级之内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组织生长效率、____、同化效率和维持价四种。

  答案:生态生长效率

  33.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____。

  答案:价值流

  3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 的疏松层。

  答案:生长植物

  35.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___ 。

  答案:Allen规律

  36.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生态因子。

  答案:间接

  27.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

  答案:生物生产

  38.根据演替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生态演替可划分为____和次生演替。

  答案:原生演替

  39.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将植物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和____三种类型。

  答案:土壤生态型

  40.当环境条件相当一致,且生物没有群集的要求,则该生物种群的内分布型是____。

  答案:随机型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多度是指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既可以是个体的绝对数量,既可以用各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的比率来表示。 ( )

  答案:√

  42.生物的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 )

  答案:×

  43.太阳能和化学能只有通过绿色植物,才能源溽丕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唯一能源。 ( )

  答案:×

  44.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滥捕乱猎和污染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

  答案:√

  45.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 ( )

  答案:×

  46.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越高对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的速度越好。( )

  答案:×

  47.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只有最善于飞行的动物生存。 ( )

  答案:×

  48.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 )

  答案:√

  49.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农业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 )

  答案:×

  50.植物的性别决定只由其基因决定,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 ( )

  答案:×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什么是优势种、建群种?

  答案: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高的种。

  建群种是在优势层的优势种中起构建群落作用的植物。分单建种群落和共建种群落。

  52.简述种间竞争的竞争类型。

  答案:种间关系是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寄生或他感作用等。

  (1)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一资源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一般将种间竞争分为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两种。种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竞争排除原理,其主要内容是,当两个物种开始竞争时,一个物种最终会将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掉,并使整个系统趋于饱和。

  (2)一种生物攻击、损伤或杀死另一种生物,并以其为食,称为捕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捕食与被捕食者应保持着平衡。否则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3)共生是生物间的一种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4)寄生是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中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

  (5)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3.什么是初级生产、次级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初级生产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初级生产是自养生物有机体生产和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而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再加工有机物的过程。牧草被牛羊取食,同化后增加牛羊的重量,牛羊产奶、繁殖后代等过程都是次级生产。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答案: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猎物常具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一些蛾类能根据其腹基部“双耳”感受的声纳逃避蝙蝠的捕食。不仅如此,某些灯蛾科(Arctidae)种类能发放超声波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蛾类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避免发放蛾类最易接受的频率,或者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接受蛾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捕食者与猎物相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后裔,因此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但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