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22年成考高升本《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十

来源 :考试网 2022-06-21

  [单选题]眼睛与仿生学①

  王谷岩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

  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像:从外界景物来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的感觉细胞上,感觉细胞把光的刺激转换成一种电信号,而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再经过脑的综合分析,人和动物便看到了景物的形象、色彩和运动的状况。

  人和各种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功能又都有特殊的地方。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这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但跟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并把它们编制成神经密码信号,再传给大脑。人眼的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眼还可以对比周围的景物,使人感知自身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确定物体的距离、形状和相对大小。人们由此得到启示,研制成功了一种叫做“生物一电子位置传送器”的“人造眼”。进一步完善这种技术装置,将可以用来自动控制宇宙飞船下降阶段的制导,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并实现稳妥的着陆;还可以控制无人驾驶探险车,使它准确灵活地避开障碍,选择道路,在人迹从未到过的地方长途巡行。

  你如果看过科教片《保护青蛙》,一定会为青蛙动作的敏捷、捕食的准确而赞叹不已。青蛙所以能够具有这样一套特殊本领,主要是因为它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

  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这是它长期适应特定生活环境所获得的一套独 特本领。就是靠这套本领,青蛙才能准确地捕捉食物和逃避敌害,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万年之久。

  蛙眼能敏捷地发现具有特定形状的运动目标,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并能选择最  佳的攻击时刻。这种机能特性,用在技术上,特别是用在军事技术上,可以起重要的作用。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借助于电子技术,人们制成了多种“电子蛙眼”。有一种电子蛙眼可以像真蛙眼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体。这种识别图像的能力正是雷达系统所需要的。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用到雷达系统中,就可以准确地把预定要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分开,特别是把目标同背景分开,因而大大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十分清晰的目标。装有改进了的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一种人造卫星跟踪系统,也是模仿蛙眼视觉原理的。

  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即使在这个区域里,对比较大的目标也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发现和识别的。但是,老鹰眼睛的视野却比人眼广阔很多。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子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大大扩充和提高飞行员的视野和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跟人和上述各种动物的眼睛不同,另一类动物的眼睛别具一格。例如蜻蜓的眼睛,没有人眼的那种眼球,也不能转动,而是靠着头部的转动朝向物体的。它的表面是一层比较硬的半透明角膜,边缘与头部表面融为一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会惊异地看到,蜻蜓的一只大眼睛竟是由两万多只表面呈六角形的“小眼”紧密排列组合而成的。每只小眼都自成体系,有自己的光学系统和感觉细胞,都能看东西。这类由几十至几万个独立小眼构成的眼睛,叫做“复眼”。虾、蟹、蜂、蚁、蝇等节肢动物的眼睛都是复眼。复眼构造的精巧、功能的奇异,在某些方面为人眼所不及。因此,复眼已成为人们极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给了人们种种有益的启示。

  有一种小甲虫,叫象鼻虫,它的眼睛是复眼,呈半球形,许多小眼排列在曲面上。在飞行中,不同的小眼是在不同的时刻看到外界同一个物体的。象鼻虫根据各个小眼看到同一个物体的时间差以及自身在此期间飞过的距离,可以很快地“计算”出它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它的眼睛竟是天然速度计。模仿象鼻虫复眼的这种功能原理,人们研制成了一种测量飞机着陆时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的仪器——地速计,已经在飞机上试用。这种地速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导弹攻击目标时的相对速度。

  太阳光本来是自然光,它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但是当它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分子和尘埃颗粒等的散射,它的振动就只分布在某个方向上,或者在某个方向上的振动占了优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偏振现象。具有偏振现象的光叫做偏振光,人眼不借助于仪器是观察不到的,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能够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振光来导航,确定行动的方向。

  蜜蜂的复眼因为具有特殊的结构,能够看到太阳偏振光的振动方向,而这种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确定的关系,所以蜜蜂能够随时辨别太阳的方位,确定自身的运动方向,准确无误地找到蜜源或回巢。人们按照蜜蜂的复眼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制成了一种根据天空偏振光导航的航海仪器——“偏光天文罗盘”。应用这种罗盘,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特别是在不能使用磁罗盘的靠近南北两极的高纬度地区,使用这种偏光罗盘就更显得优越了。

  蜻蜓和苍蝇等的复眼的角膜,具有一种奇特的成像特点。剥取蜻蜓和苍蝇复眼的角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尽管在角膜前面只放一个目标,但通过角膜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个像。这是因为这种复眼角膜是由许许多多个六角形的小眼角膜排列构成,而每个小眼的角膜又都能形成一个像。人们从这里得到启示,模仿这些昆虫复眼角膜的结构,用许多小的光学透镜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制成了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复眼透镜”。用它做镜头制成的“复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像。这种复眼照相机已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精细的显微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与质量。

  上述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进行技术设计的一条新途径,属于一门新兴边缘科学——“仿生学”的研究范畴。仿生学是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它的任务是用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原理,去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型的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

  探索人和动物眼睛奥秘的仿生学研究工作,称为视觉仿生。它跟听觉仿生、嗅觉仿生、触觉仿生和味觉仿生一起,统称为感觉仿生。感觉仿生已经成为目前仿生学的发展重点。

  文章第九段介绍的内容是()。

  A鹰眼的功能及其仿生。

  B鹰眼的构造、功能及其仿生。

  C鹰眼与人眼在构造、功能上的差异。

  D电子鹰眼的构造原理和作用。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人类使用玻璃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早在公元100年前就用它吹制瓶子和其他器卫。如今,玻璃的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多,新的“家族”也在不断扩大。玻璃是一种非结晶、无机透明的物质。常规的玻璃一般用天然氧化物如钠或硼硅酸盐制作。它具有坚硬、耐化学侵蚀、有强度、能导光和透视性 强等特点。更有发展前途的是它还能与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处理过程中改变化学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和特性。为了扩大玻璃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利用玻璃的这种特性,采用非常规技术来加工成新型玻璃,使其具备金属、塑料和陶瓷都没有的功能。其中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开发成果就是结晶玻璃。这项发明打破了玻璃是非结晶结构的传统定义。

  结晶玻璃的最大应用在于制作人造骨。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新开发研制出的一种名为CERABONEA—W的人造骨,就是采用这种材料。常规的人造骨头是用金属、陶瓷,或者一种非常类似天然骨头的材料磷灰石(钙磷酸盐)制成。可惜这些材料都不够理想。金属和陶瓷产品有强度,但与天然骨头不能较好地嫁植。磷灰石嫁植效果好,但强度不够。结晶玻璃解决了这些难题。这种材料由30%的玻璃和70%含有磷灰石及硅灰石(钙硅酸盐)的水晶所组成。植入人体后,它所渗出的钙与磷酸能促进新的骨组织在真骨与人造骨之间生长。同时硅灰石晶体发挥了比真的骨头还结实的强度作用。目前日本厂家已将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并开始了新的开发和医疗试验,以使这种材料用于加固脊椎骨或替代失去的骨头。

  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不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天然氧化物如钠或硼硅酸盐是制作常规的玻璃的原料

  B新型玻璃能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处理过程中改变化学结构

  C结晶玻璃的制成,打破了玻璃是非结晶结构的传统定义

  D结晶玻璃是制作人造骨的理想材料

  参考答案:B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就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 特的线性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来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 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而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就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并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的问题。“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长期盼望的用蓄电池做动力的汽车有了实现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都能产生电场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装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塑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大,成本低。

  对“人造金属”用途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从30%提高到98%。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

  C“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比常规电池高10倍的电力。

  D“人造金属”可能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参考答案:B

  [单选题]苔藓植物是地球上的植物之一,是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过渡类型,在地球上有超过4亿年的演化历史。苔藓植物的祖先悄然上岸,慢慢进化出了适合陆地生存的特殊“技艺”——变水性。独 特的变水性是它们的生存法宝,身体内水分的含量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环境极端干燥时,它们就进入休眠状态;在水分重新获得时,它们能快  速恢复生机。

  我们常见的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组织分化,苔藓植物也有,不过它们的根、茎、叶与种子植物并不相同,除了形态迷你,功能和结构还比较简单。苔藓的根是假根,只有固定作用,没有吸收水分、营养物质的功能;茎无维管束的分化,不能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而叶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这种结构使得它们对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分要求不高,可以直接利用叶片来吸收水分。由于它们的叶表缺少角质层的保护,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也敏感很多。

  苔藓凭借着变水性和独 特的结构,能适应极为苛刻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的植物。它们慢慢地在陆地上面站稳了脚跟,老的植株死亡,逐渐转变成有机物,使得贫瘠的土壤日渐肥沃,创造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其他类别的生物才逐渐兴起,“大自然拓荒者”的美誉由此而来。如果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即便在城市中苔藓植物也随处可见。在城市道路边的斜坡,为了预防水土流失和滑坡,常需在表面喷混凝土进行巩固。刚开始的时候,混凝土的表面没有一丝绿色。一年过后,你会发现这些人工建筑的表面逐渐变绿,有一些苔藓定居下来,它们是。再过一些年,苔藓愈发繁茂。老的植株死亡后,分解成腐殖或有机质,改良了小环境,然后陆续有小的蕨类、被子植物和昆虫迁徙而来,多样性逐渐增加,形成一个小巧的生态系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 疆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半固定沙漠和我国第二大沙漠。在沙漠地表广泛生长着一片片不起眼的生物类群,生物学家称其为生物土壤结皮或生物结皮。它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虽然这些黑绿色的块状体看起来很不美观,但正是它们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风速,有效地维持了沙漠的地表稳定性。其中,苔藓作为环境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植物,成为生物防沙、固沙的主力军。在荒漠里,水贵如油。生物结皮就像一块海绵,将荒漠中的降水吸收到体内。每当降雨来临,结皮中的各类物种开始各显其能地吸收水分,其中苔藓植物对外界水分变化的。干燥状况下,苔藓植物处于休眠状态,外表呈黑色;一旦水分充足,可在数十秒到数分钟内复苏成嫩绿色。

  在园艺上,苔藓最经常的用处就是制作微景观。我们可以利用苔藓的不同质感把它们做成大树或者小草。苔藓盆栽很适合现代人的家居装饰,小巧鲜绿,节省空间。在包罗万象的植物界中,苔藓那种卑微又顽强的生命力让人心生怜爱,正如清代诗人袁衰枚在诗歌《苔》中所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节选自张力、稻城《苔藓——从荒野“草垫”到城市新宠》)

  对苔藓“变水性和独   特的结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变水性”是指苔藓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体内水分的贮存

  B苔藓的根是假根,它不能吸收水分和营养,只能起到固定作用

  C苔藓的茎没长出足够多的维管束,所以它不能运输水分和营养。

  D苔藓的叶由于缺少角质层保护,使得它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高。

  参考答案:B

  [问答题]劝学(节选)①

  荀况

  君子②曰:学不可以已。青③,取之于蓝④,而青于蓝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成,

  ⑦以为轮,其曲中规⑧。虽有槁暴⑨,不复挺⑩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⑪则直,金⑫就砺⑬则利,君子博学⑭而日⑮参省乎己⑯,则知明⑰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⑱之所学也;吾尝跂⑲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⑳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㉒也,而闻者彰。假㉓舆㉔马者,非利足㉕也,而致千里;假舟楫㉗者,非能水㉘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㉚也,善假于物㉛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①节选自《荀子·劝学》。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③[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④[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制染料。⑤[青于蓝](颜色)比蓼蓝(更)深。⑥[中(zhònɡ)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⑦[(róu)]同“揉”,使……弯曲。⑧[规]圆规。⑨[虽有(yòu)槁(ɡǎo)暴(pù)]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晒。槁暴,枯干。⑩[挺]直。⑪[受绳]经墨线量过(斧锯加工)。⑫[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⑬[就砺(lì)]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⑭[博学]广泛地学习。⑮[日]每天。⑯[参(cān)省(xǐnɡ)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査。省,省察、反省。乎,相当于“于”。⑰[知(zhì)明]智慧明达。知,通“智”。⑱③[须臾(yú)片刻。⑲[跂(qì)]踮起脚跟。⑳[博见]见得广。[见者远]意思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假]凭借,借助,这里有利用的意思。[舆]车。[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楫(jí)]桨。[水]指游水,这里用作动词。[绝]横渡。[生(xìnɡ)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生,这里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兴焉]就是“兴于此”,从这里兴起。兴,起。[渊]深水。[蛟]古代传说中能发洪水的一种龙。[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神明,精神和智慧。得,获得。[跬(kuǐ)]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jì)]骏马。[驽(nú)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锲(qiè)]刻。[镂(lòu)]雕刻。[用心一也](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螯(áo)]蟹钳。[躁]浮躁,不专心。

  以第三段为例,体会文章设喻说理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段主要运用四大组比喻,每一组比喻都釆用了正反结合的手法。如:第一组比喻,先正面说“积极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后反面说“故不积跤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在强调学习必须“积”的重要。第二组、第三组比喻,先反面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后正面说“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组比喻共同阐明了学习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第四组比喻,先正面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后反面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突出强调了学习必须有专一的态度。

  [问答题]烛之武退秦师①

  晋侯、秦伯②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④也。晋军函陵⑤,秦军氾南⑥。

  佚之狐⑦言于郑伯⑧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⑨曰:“臣之壮也⑩,犹⑪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⑫。”公曰:“吾不能早用子⑰,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⑭。然⑮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⑯。

  夜缒⑰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⑬知亡矣。若⑲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⑳。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㉔,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㉗,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㉚,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①,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②,乃还③。

  子犯请击之④,公⑤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⑦;失其所与,不知⑧;以乱易整,不武⑨。吾其还也⑩。”亦去之⑪。

  【注释】

  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郑大夫。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重耳)和秦穆公。③[以其无礼于晋]因为郑国在当年重耳出亡时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其,指代郑国。④[贰于楚]既从属于晋,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动词,驻扎,屯兵。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市北。⑥[氾(fán)南]氾水南面。氾,古河流名。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⑧[郑伯]郑文公。⑨[辞]推辞。省略主语“烛之武”。⑩[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⑪[犹]尚且。⑫[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啦。已,同“矣”。⑬[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⑭[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代词,这。⑮[然]然而,表转折。⑯[许之]答应了这件事。省略了主语“烛之武”。许,答应。之,代词,代指这件事。⑰[缒(zhuì)]用绳子吊重物或人,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的身体,把他从城墙上放下来。⑱[既]已经。⑲[若]假如。⑳[敢以烦执事]怎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执事,办事人员,这里是客气话,实指秦伯本人。[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做边邑。越,超越。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远,指郑国。全句指秦国越过晋国,把辽远的郑国当做自己的边邑。[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相对就弱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通“捨”放弃(攻郑)。[行李]出使的人。㉖[共(ɡōnɡ)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㉗[尝为晋军赐矣]曾经给过晋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指秦穆公曾经派兵护送晋惠公(文公之弟,先为国君)回国的事。[许君焦、瑕]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㉙[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㉚[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指晋国灭了郑国之后,必将灭秦。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quē)秦]减少秦国土地。阙,侵损、削减。[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要的土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㉛[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表希望的句首语气词。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①[说]通“悦”。②[杞(qǐ)子、逢(pánɡ)孙、杨孙戍(shù)之]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驻扎,防守。③[乃还]于是(秦国军队)回去了,指撤军。④[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即狐偃。⑤[公]晋文公。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晋文公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做了国君。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⑧[失其所与,不知]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知,通“智”。⑨[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攻打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易,改变。⑩[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⑪[亦去之](晋军)也离开郑国。去,离开。之,指代郑国。本句省略主语“晋军”。

  这篇文章的思想内 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本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退秦兵,分化敌人内部,改变了郑国的危险处境这一历史事件,刻画了烛之武的爱国行为和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

  [问答题]动物游戏之谜①

  周立明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②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几乎比比皆是。但是,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   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③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①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 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②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带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③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罗伯特·亨德指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像体育运动,有点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亨德和所有研究动物游戏行为的专家都相信,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从段落层次可清晰看出,本文具有:结构简明,层次清楚,说明事物层层推进,逻辑性 强的艺术特点。

  二、语言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引人入胜。作为科普文章,本文很少使用专业术语、数字图表。所以读者在欣赏动物游戏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科学知识。

  三、巧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各种不同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本质突出,条理清楚,是本文突出的特点。在本文中作者先后采取了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分类说明、下定义说明、总分说明、归纳说明、类比说明等多种方法。

  [问答题]上大学时,从家到学校之间往返都乘火车,是那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与慢车相匹配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站。北营站就是这样的小站。

  在北营站,上下车的旅客不多,以附近高校的学生为主。站虽不大,但位置重要,距离我们学校仅两三公里。去那里乘车对于学生们来说要比去大站方便实惠得多。小站就像一个不起眼的路人,记录下了匆匆过容的平淡记忆,偶然回味其间,能从那些记忆碎片看到透射出来的微光。

  因为乘车时间大都在晩上,去北营站的小路又偏僻,所以来往其间的大多是男生。出于安全原因,女生很少走北营站,偶尔有女同学出现,也是结伴搭伙而行,但只有一个女生“DNA”除外。

  我跟“DNA”认识纯属偶然。因为车站小,候车的学生大都挤在仅有的几条长椅上。慢慢地经常出没于此的学生就熟了起来。“DNA”的与众不同,不是她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她学习的劲头太大。她学习的刻苦劲儿让人佩服,至少我是感动的。那时候,上大学国家包分配,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一份可靠的工作,像她这种利用候车时间还能抓紧学习的精神,我们连参加高考前都没有。

  记得第一次认识她时,她正在啃一本很专业的书。昏暗的候车室里,穿着朴素、灰头土脸的她,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存在。要不是书掉在我脚下,我顺手帮她捡起,估计我们永远没有说话的机会。书的封面上有很大的“DNA”字样,我递还她时,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书吧。她兴奋地问我是哪个系的,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关于DNA的知识。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她不少的信息,但除了名字,所以只能叫她“DNA”。

  她是生物系的,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宽裕。也许是因为意外遇到一个文科“知音”的缘故,她兴奋地向我介绍生物专业。那时候,考研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得知她刻苦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我很震惊。

  我在小站后来又碰到过她几次,她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忘我学习的范儿,我与她再无交流然而在我大二时又在小站邂逅了“DNA”。那天,她明显认出了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表达欲望。说她第一次出远门到南方,考研成绩还好,面试时导师对她指点不少。对于她来说,不光是未来读研的一切让她兴奋,而且南方的一切也令她大开眼界。她说着还掏出一只装在瓶子里的小龙虾说是在南方的水沟里抓的,其他几只在实验室留着试验用,这一只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新鲜。一个来自贫寒农家的女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和几乎不用破费的“礼物”之外,确实无以回报家庭。她带回的这只小龙虾,更多的是向家人展示一种新奇的、别样的生物。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DNA”,也不知道她最终有没有读研、读博。我想,凭她的努力和执着,一定不会错的,她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与为人熟知的大站相比,小站都显得有些寂寥,但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当年在小站昏暗灯光下努力读书的那个平凡女孩,想必一定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吧。

  没有人能许你未来,除了你自己。

  节选自李耀岗《小站记忆》

  在文中,作者对女孩表现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敬佩她专心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2)女孩对生物专业的痴迷让作者震惊;(3)作者被女孩励志改变命运的精神感动。

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题库|手机做题 限时优惠购买
等级:★ 在线做题模拟系统 ★   历年真题+考点模拟试卷

   2022年成人高考题库章节练习、每日一练、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焚题库小程序】免费试做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