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练习试题九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7-22

  第1I卷(非选择题3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凤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囂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惘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恩,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衰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1.从全文看,标题“读树”有什么含义? (6分)

  1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6分)

  13.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6 分)

  14.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7 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鹤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下”5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日:“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候,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日:“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日:“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日:“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矣。”简主日:“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日:“治国何如?”孔子日:“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日:“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16. 赵简主是怎样认识和对待杨因的? (5分)

  17.孔子认为治国的重要方略是什么? (5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8.颈联中“落8”“秋风”写的是否是实景?它们在文中所指代的含义是什么? (4分)19.尾联中“老马”和“长途”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诗歌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五、作文(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它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知道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在饥寒中死去。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了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上述寓言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