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检测试题及答案(6)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6-10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对比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说理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论证

  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4、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请回答:

  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设问。

  B.这段话是谁所问?他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案:孟子所问。因为“王好战”所以就“请以战喻”。

  C.这段话中“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有何作用?

  答案:这里用“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是为了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只是或多或少罢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