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仿真试题及答案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13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18~21 题(10 分)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 年 5 月,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 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 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 300K 相当于 )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 20

  -30K 的噪声,这 20-30K 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

  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 6.7 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 最后得到了 3.5 K 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 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 3.5 K 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 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暧,即使火炉熄 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 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 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 10K 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 3 厘米的微波辐射。

  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 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 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 1978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 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 有效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 "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 的噪声,又指 20~30K 温度

  D. 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为噪声温度

  2. 对"10K 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温度有 10K B.噪声温度有 1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 10K D.宇宙噪声有 10K

  3. 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 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 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 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大爆炸留下了 10K 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 3 厘米的微波辐射。

  B.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 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

  ——辐射遗迹。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