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6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7
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曰。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赧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3.请找出文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句子。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2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6. 第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
27.第三、四两句描写什么情景中的所见所闻?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晓至湖①上
历 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2)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2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9.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五、作文
30.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让茎叶随风飘摇。”于是它努力生长着, —棵棵成长的小草,成就了春天的繁荣。根据上文提示,请以“事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 B 2. C 3. A 4. B 5. C
6. D 7. D 8. A 9. B 10. C
二、现代文阅读
11. B 12. C 13. D 14. A
三、现代文阅读
15. 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16. —种便宜的遮阳物品一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一有生命的东西
17. ①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
②“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渐加深的。
18. 沟通与融合 “她”与“他”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他们通过沟通,彼此了解。特别是“她”,通过沟通,不 仅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家人,而且了解了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我们看到,通过沟 通,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开始相互了解,相互融合。
19. B
20. B
21. C
22. D
四、古代诗文阅读
23. ①日就圮毁。②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③因以告之。
24. (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25. B
26. 第一、二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
27. 第三、四两句是描写雨后的所见所闻。在艺术上,是以“急雨”“春潮”来显示静中有动,又以“无 人”而“舟自横”使动化为静。
28. 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 “稍见初曰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 凫” “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9.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 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意 境深阔、淡雅。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