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

导航

居民疏散逃生演练不能光演练往楼下跑

来源 :考试网 2016-01-27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发,虽然消防部门经常针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实战演练,但真正发生火灾时,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火灾现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大家都应掌握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的应急逃生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火场逃生总原则

  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理智地作出果断决策。万万不可留恋火场中的财物而长时间逗留,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十分危险的火灾现场。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开门前应先用手触摸门锁。如果门锁温度很高,或有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大火或浓烟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千万别贸然打开房门。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打开一道门缝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去抵住门的下框,防止热气浪将门冲开,助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离开房间逃出火场。

  在较高楼层上的呼救声,地面上的人是听不到的,因为火场相当嘈杂。这种情况下应利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以求得援助;也可从阳台或临街的窗户内向外发出呼救信号,如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通过打开手电、应急照明灯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穿过着火区域时,万一衣服着火,可就地打滚压灭火苗,不宜带火奔跑,以免加快空气的相对流动,从而增大衣物燃烧的火势。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此时应向楼下逃去,直至到达安全地点;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上逃生,楼顶平台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发现自己被火、烟追赶且又封锁了向上的道路时,此时应果断地选择横向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该层有利于逃避的房间内,寻求其他的自救逃生方法。

  切记高层建筑火灾中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火灾现场中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街道、社区为了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每年都组织高层、多层民宅楼房的居民进行疏散逃生演练,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绝大多数的这种演练只是让居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疏散逃生,跑出大门就结束了。这种演练是不完整的。

  当多层建筑民宅的门厅、楼道等公共空间发生火灾时,敞开的楼梯间和楼道就从疏散逃生通道变成火灾烟气的通道,高层建筑的民宅如果楼道的常闭防火门不保持关闭,情况同样如此。火灾烟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速度极快,每秒3到4米。如果这种火灾在夜里发生,那么居民发现火灾时,可能楼道、楼梯间已被高温、高毒性的浓烟封锁,这时居民如果想强行穿过烟气逃生,就非常危险。湿毛巾的防护作用有限,过滤不了火灾烟气中通常都有的一氧化碳,在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3%时,人呼吸几口气就会失去知觉。此外,火灾烟气中的其他剧毒气体、高温、缺氧等因素,都会对逃生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因电动车在门厅、楼道通宵充电而发生的火灾,导致多名逃生者丧命。今年1月14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的一个电动车停车棚发生火灾,居然也导致10米外的一栋民宅楼8名逃生者死亡。另外,今年还发生多起由于民宅楼房公共空间的电缆井、电表箱起火,导致逃生者丧生的火灾。因此,在楼道被浓烟封锁的情况下,居民在家里固守待援要比从楼道、楼梯逃生安全。

  在组织民宅楼房居民疏散逃生演练时,我们必须同时对居民开展以下的避难和有关疏散逃生安全知识教育:

  1、正确地选择逃生或固守待援。

  居民夜里醒来发现自己的住宅楼发生火灾,通过门把手是否发热、门背是否发热,开一条门缝看楼道有无烟气等方法判断楼道是否被烟气封锁,如果被烟气封锁,那么关上门,用毛巾堵住门缝在家固守待援比较安全,否则可以逃生。

  2、不要在门厅、楼道停放电动车和给电动车充电,这样做会危及你家人和其他居民的生命安全。

  3、高层住宅楼的居民要保持常闭防火门关闭。

  组织民宅楼疏散逃生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组织还要利用组织疏散逃生的时机开展民宅楼公共空间防火安全检查,检查门厅、楼道有无停放电动车,堆放杂物,通往楼顶平台的门是否锁了,高层住宅楼的常闭防火门是否保持关闭,如果更专业些,还应该检查电缆井是否进行分层封堵等情况。

  一、利用楼道走廊逃生。在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

  二、利用窗户逃生。在火场受困时,大多数人可采用这个办法。利用窗户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是在受困者较熟悉室内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做法是:将绳索(无绳索可用床单或窗帘撕成布条代替)一端系于窗户横框(或室内其他固定构件)上,另一端系于小孩或老人的两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或下层的窗口,然后破窗入室从通道疏散,其他人可沿绳索滑下。

  三、利用阳台、外通廊、避难层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专业设备进行逃生。在火场中由于火势较大,楼道走廊已被浓烟充满无法通过时,可利用阳台逃生。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等待消防人员到来。有些高层单元住宅建筑从第七层开始每层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在此类楼层中受困,可拆破阳台间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另一单元,再进入疏散通道逃生。

  四、利用空间逃生。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情不严重时可采用这个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以,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可燃物,消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并用淋湿的被子、毛毯封堵防止烟和有毒气体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人员的救援。

  五、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小孩。

  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物品,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坚固的绳,进行滑绳自救,下到安全的下层。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利用外墙立面处满足一定承重荷载要求的金属雨水管进行逃生。

  逃生五大误区应知晓

  原路逃生: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逃生,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也许已失去最佳逃生机会。

  朝光亮走:紧急情况下,人们总是朝着有光亮的方向逃生。但此时火场中,电源多半已被切断或已短路跳闸,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虐之处。

  盲目追随: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有跳窗、跳楼,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

  惯性思维: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烧,越高越危险,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底层可能是一片火海。

  实际上,超高层建筑每隔15层会设置一个避难层,逃生时尽快抵达一个避难层即可。

  冒险跳楼:面对愈来愈大的火势,愈来愈浓的烟雾,人们容易失去理智,但此时也不要跳楼、跳窗等。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