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银行从业资格中级考试法律法规精选试题(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7-30
中41根据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经验,从根本上保证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专业上胜任本职工作,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下良好基础的制度是( )。
A.外部监管制度 B.中央银行制度 C.分业经营制度 D.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定活两便储蓄存款的利息要比活期存款低B.个人通知存款可以按照储户需要随时支取C.教育储蓄存款的利息征税税率为20 D.教育储蓄存款本金最高限额为2万元
43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未经( )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A.国务院
B. 财 务 部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44 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接管、重组、撤销和依法宣告破产的监管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阶段的是( )。
A.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破产法》规定清理 债 务 B.重组的目的是对被重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对银行业体系冲击较小的市场退出方式,以此维护市场信心与秩序,保护存款人等债权人的利益 C.撤销是指监管部门对经其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依法采取的终止其法人资格的行政强制措施 D.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破产,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经中国人民银行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后,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的法律行为
4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的良好监管的标准不包括( )。
A.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B.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C.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D.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46在我国,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非金融机构是( )。
A.信托公司
B.货币经纪公司 C.金融租赁公司 D.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47教育消费根据对象不同分为( )和子女教育消费两种。
A.个人教育消费B.亲人教育消费C.企业教育消费D.老人教育消费
48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独立董事不少于( )人。
A.6B.5 C.4 D.3
49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
B.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非国有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C.收受他人财物一般是直接收取,不可以是间接收取
D.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的行为,或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
50银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 )。
A.内部监督B.内部环境C.风险评估D.控制活动
51单位存款人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资金不得用于缴纳( )。
A.期货交易保证金B.信托基金 C.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D.注册验资
5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 )。
A.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资本总额 B.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C.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个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额 D.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额
53要约失效的情形不包括( ) 。
A.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B.要约以对话方式做出 C.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541996年,( )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
A.农村合作社B.农村信用社C.农村商业银行D.农村邮政储蓄
55以下关于行贿、受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上级领导子女留学付所需学费算行贿 B.行贿只是个人的事情,单位不构成行贿
C.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可以减轻其处罚
D.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的,可能构成受贿罪
56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往往可以采取“双管齐下”,同时采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其中一个综合性方法是( ) 。
A.银行并购B.贷款出售C.贷款证券化D.发行可转换债券
57( )政策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所能够用于放款和投餐的超额准备金持有量。
A.法定存款准备金B.公开市场C.再贴现D.再借款
58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一致的是(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59我国《票据法》所称“票据”是指( )。
A.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的统称 B.汇票、本票、支票
C.汇票、股票、支票 D.本票、支票、央行票据
60最常见的利率违法行为是( )。
A.变相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 B.银行高于法定利息吸收存款
C.擅自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 D.擅自或变相以高利率发行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