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导航

2016年CATTI初级口译话语结构分析点评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7-25

口译学习应当重点分析研究口译中实际需要的口语言语,即口译“工作言语”。这种“工作言语”是口译工作人员的基础,主要是像庄严体、正式体、普通体等拥有较高语级的语体和特定题材类别的话语语篇结构,如会议发言、谈判、技术研讨、产品介绍、景点描述、商务沟通、法律纠纷等特定的语篇结构。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口译人员把握口译工作语言的特点,更好地理解、分析、记忆信息,高水平地完成口译工作。鲍刚教授在《口译理论概述》一书中指出口译工作言语主要可分为四种话语结构类别: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和联想语类。

1. 叙述语类

叙述语类主要是原语中的典故、故事、笑话等所使用的话语结构。这种语类有两个方面需要口译学习者注意:叙述的“时序性”和叙述的“空间线索”。所谓叙述的“时序性”,是说话语的结构与叙述的时间顺序紧密相关。口译中遇到的叙述语类话语一般都遵循着一条时间线索,不同于书面语中数条线索同时展开或者日常生活中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跳跃”式叙述。这条叙述线索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线性推移,同时串联着一定的空间、景物、人物等描述、造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停”下来进行观察的现象。这是一条时而描述、时而叙说的话语语篇发展线索,相互交织,又独具匠心,显示着话语者的言语特点。在起始阶段有一个“引子”,使用一些言语交流双方所习惯接受的“套话”结构给言语受话者以一种“故事开始了”的感觉,如“我听说过有这么一件事儿……”,“我们国家有一个关于……的传说”等。在“引子”阶段,言语者一般会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亦可引出某种悬念。“引子”后面是结合了描绘、悬念、铺垫等手法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往往还有一个高潮,最后还必定有一个结尾,除非原语话语被打断。译员可以利用这种结构对原语内容进行某种“标定”,便于对话语内容进行存储。一般来讲,极少有违反这一叙述规律的话语现象出现。

2.介绍语类

介绍语类常常用于对科技成果或产品、商品的介绍,对人物的介绍,对旅游景点的介绍,对企业、团体的介绍等。这一语类的线索主要按照人类对一般事物的认知规律发展的:正式介绍前存在某种“引言”语段,有时介绍者在这一语段内启用一些修辞手段,以吸引受话者注意;介绍时一般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基本上符合多数人的思维线路,介绍“主线”有时可循着一定的空间或时间线索;介绍多具有层次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顺序;语篇结尾时一般有一处小结。

3. 论证语类

这一语类在口译中很常见,是口译工作言语的典型话语结构之一。这种话语结构逻辑性非常强,以“论点+论证”为基本层次结构,逻辑关联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来讲,这种语类结构清晰,转折明确,逻辑严谨。然而,话语者也可能出现“离题”的情况,尤其是在没有充分准备发言的情况下,这时译员要特别注意话语者何时离题,在话语结构的何处离题,并要做好话语者回到话语主题的精神准备。论证语类的层次结构如图2.3所示。

论证语类总的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比较接近书面语,语体多采用正式体,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较正式的“套话”结构,多数情况下由较长的复合句组成,信息量很大,语句比较精炼,给口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这种语类多数直接采用“念稿发言”的形式,专业性很强,如果译员无法事先得到稿子,在口译时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口译学习者一定要心中有数。对于事先拿到稿子而进行的口译,通常称为“视译”,这也是口译技术训练之一

4. 联想语类

这是一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话语形式,确切地讲是一种跨语类的话语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逻辑性非常差,结构相对松散,语级语体较低级,非常接近于“生活口语”,多见于寒暄、问候、会谈或者宴会中主宾较随便的对话,甚至是相当长的自顾自地“独白”,这种话语在整理其思维路线时比较困难。这种话语在中国的口译活动中比较常见,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比较少见。我国译员在口译工作中应该对此类话语特别留意,中国原语话语者很可能以“意会”作为出发点,在交际话语中产生“跳跃”式的联想,译员作为中介者应为交际的最终受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实,不管言语的变化如何,其内部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表面上“逻辑混乱”的话语只不过是把某种“联想”的线索隐藏在言语之中。联想线索可以呈现三种规律:相似型联想规律、相反型联想规律和接近型联想规律。相似型联想规律反映着两个联想客体之间“类似”性质的关联,相反型联想规律反映着联想客体之间“对立”性质的关联,接近型联想规律反映着二者之间“依存”性质的关联,其中相似型联想规律是最常见的“基础型”联想方式。

上述四种主要的语类构成了口译主要“工作言语”的整体,了解这些话语类别,可以深化对各种话语的结构认识,有利于促进发展口译的各种工作。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