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导航

2017年上半年catti三级笔译实务考前预测卷(第十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6

  第一题正确答案:

  酸雨是一种空气污染,正引起激烈的争论,因为人们把广泛的环境破坏归咎于酸雨。酸雨是这样形成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结合而产生硫酸和硝酸,硫酸和硝酸可以在空气中漂浮到距离产生地很远的地方,然后随雨水落下。污染物可能采取雪或雾的形式,也可能以干燥的形式落下。其实,“酸雨”一词虽已用了一个多世纪——这个词是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进行的大气研究工作中产生的——更为精确的科学术语应当是“酸降”。这种以干燥的形式和液体形式落下的东西具有同样的破坏力,对树木和建筑物来说尤其是这样。此外,有些与酸雨有关的污染物本身并无酸性。

  酸雨问题可以说起源于工业革命,从那时起就越来越严重。酸雨的严重性,在局部地区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时出现的酸性烟雾就是明证。然而,酸雨具有广泛的破坏性,只是在近几十年才为人们所认识。曾在一片很大的地区进行广泛的研究,那就是北欧。在那里,酸雨腐蚀了建筑物,损害了农作物和林木,危及甚至已经灭绝了淡水湖泊里的生物。例如,有公开发表的报告说,1983年西德森林覆盖的地方,有34%受到酸雨的破坏。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地区也都受到这种污染,两国的其它地区也有迹象受到日益严重破坏的迹象,世界上其它地区也是这种情况。

  人们认为工业废气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由于在大气层形成酸雨所涉及的化学作用是复杂的,而且人们至今知之甚少,工业部门对上述评价一直持有异议,并强调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由于减轻污染耗资巨大,政府部门也一向支持这种态度。然而美国政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研究报告强调指出工业部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来源。

  第二题正确答案: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打破“大锅饭”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他倡导改革政治体制,如党政分开,下放权力,发扬民主等。

  邓小平主张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设置经济特区。1979年7月,国务院确定广东、福建两省试办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抓住时机,关键是经济发展。

  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事业。

  在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取得了成功。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