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高分笔记(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28
中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10+3)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
电气事故根据电能形态,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
◆分为电击和电伤
1、电击
(1)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人体的电流值、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人体状况(一定记住)
1)电流值
①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如针刺,发麻。男1.1mA;女0.7mA。
②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男16mA;女10.5mA;最小值男9mA;女6mA。
③室颤电流: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a、电流持续时间>心脏周期,室颤电流仅50 mA;
b、持续时间<心脏周期,室颤电流为数百mA;
c、电流持续时间<0.1s,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或500mA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d、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室颤电流仅数十微安。
2)电流持续时间。
3)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最危险的途径:左手到前胸。
4)电流种类。直流电流、高频交流电流、冲击电流、特殊波形电流对人体有害,工频电流最重。
5)个体特征。包括健康情况、性别、年龄等。
(2)人体阻抗(人体电阻)。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1)组成:皮肤电阻在人体阻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2)变动范围:干燥时1000~3000Ω;潮湿时500~800Ω。
3)影响因素:接触电压的增大、电流强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大、频率的增加、皮肤表面潮湿、有导电污物、伤痕、破损、接触压力的增大、接触面积的增大等会导致人体阻抗下降。
(3)电击类型
1)按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①直接接触电击: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带电。
②间接接触电击:原本不带电的设备故障状态下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带电状态。
2)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一定记住)
①单相电击:单相电击事故占触电事故的70%以上。
②两相电击:人体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线路电压。
③跨步电压电击:当带电体接地,电流在接地体周围土壤电阻上产生的电压梯度。20m跨步电压为零。
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
(1)电烧伤:最常见、后果最严重的电伤,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主要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1)电流灼伤:电能转换成的热能引起伤害。电流灼伤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安电流即可造成灼伤,数安电流形成严重灼伤。
2)电弧烧伤: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既发生在高压系统,也发生在低压系统。
(2)电烙印:
(3)皮肤金属化:
(4)机械损伤: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
(5)电光性眼炎。角膜和结膜发炎,主要原因是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