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教材考点:第五章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9-30
中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考核点要求:
一、了解职业危害评价
二、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识别
三、掌握职业危害控制知识结构体系:
一、职业危害识别
(一)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粉尘
定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生产性粉尘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汽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
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3.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4.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机理性质与其生物学作用及现场防尘措施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溶解度、比重、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
矽肺致病机理是由于矽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是引起肺纤维性改变。
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1)全身中毒性、2)局部刺激性、3)变态反应性、4)光感应性,5)感染性、6)致癌性、7)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其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如,教材P147,表5-1所示。注意排在前三位的是:矽肺、煤工尘肺和铸工尘肺,分别占48%、39%和2% 。2011年考题。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长期病理状态的称为毒物。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产生或使用化学物质,它们发散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化学性有害物质)
(1)毒物毒性
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
(2)毒物的危害性
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有6个方面)
1)化学结构
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
4)毒物联合作用
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
6)个体状态
(3)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
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也可能以身体某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2种。
1)局部刺激和腐蚀。
2)中毒
此外,有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后,会造成女工自然流产、后代畸形;有的会增加群体肿瘤的发病率;有的则会改变免疫功能等。
2.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存在方式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2)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吸入:
2)经皮肤吸入:
3)食入:
(3)职业中毒的类型
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
(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毒物长期、小量进入肌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除上述3种病型外,还有的是处于带毒状态。
(4)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机会
1)正常生产过程。
2)检修与抢修。
3)意外事故。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4种)
1.噪声
(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对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2.振动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意下4类。
(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等。
(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等。
(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等。
(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如汽车、收割机等。
3.电磁辐射
(1)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高频或微波作业等)
2)红外线。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等。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由电弧光引起的,即电光性眼炎。
4)激光。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的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
1)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光机等。
2)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4.异常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与气压等。
(1)异常气象条件定义
异常气象条件指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1)空气温度
2)湿度
3)风速
4)辐射热
5)气压
(2)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
1)高温强湿辐射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
4)低温作业
5)高气压作业
6)低气压作业
(3)异常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4)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下3种:
1)中暑
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肌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2)减压病 (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
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灼热感等;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等。
3)高原病 (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急性高原病分为三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
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
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肿瘤的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引起职业癌的物质称为职业性致癌物。
职业性致癌物可分为3类:
(1)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射性物质等。
详见教材P155表5-4,确认的主要职业性致癌物。
(2)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3)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阳性结果,有致癌性,如钴、锌、铅。
2. 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
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铬酸盐等8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详见教材P156,表5-5 。
(五)生物因素(就3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条件下,接触生物性危害因素而发生的职业病。
我国将1)炭疽病、2)森林脑炎、3)布鲁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1.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
高危人群主要是牧场工人、屠宰工、剪毛工、皮革厂工人、毛纺工、缝皮工等。
2.森林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林区特有的疾病,传播媒介是硬蜱,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月上旬开始,6月上、中旬达高峰,7月后则多散发。
3.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羊、牛、猪为主,主要由病畜传染,因此病畜是皮毛加工等类型企业中职业性感染此病的主要途径。
(六)职业有关的疾病(未列入《职业病目录》,前面5种已列入职业病目录)
概念:职业有关疾病又称工作有关疾病,主要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但常常是职工缺勤的重要因素。如:教师与歌唱演员发生的声带结节、单调作业、轮班作业,因脑力劳动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还有电脑视屏显示终端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已成为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受关注的重点。
1.人类工效学因素
如:搬运工、长途汽车司机等因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背痛等人类工效学因素这些都与人类工效学有关。
人类工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体方面:
(2)机器设备
2.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也在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不断加快,劳动者对精神、社会生活和健康要求的提高,新的预防医学模式,需要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相互协作配合。而员工在保护自身健康时,应培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精神状态。
二、职业危害评价
职业危害评价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价,对生产经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也为作业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数据。
根据评价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与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可以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以评价作业场所配备的工程防护设备设施的运行效果。
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必须按计划实施,由专人负责,进行记录,并纳入已建立的职业卫生档案。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去年考过)
对于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和化学毒物的采样来说,根据其采样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类型。定点采样是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个体采样是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选定的作业人员)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2.职业危害因素测定分析
对于多数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在现场检测时可以借助测定设备直接进行读数外,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存在的粉尘、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在采集作业场所样品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测定。
(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
2.评价方法
(1) 检查表法
优点是简洁、明了。
(2) 类比法
通过与拟建项目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类推拟建项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情况。关键在于要有很好的可类比性。
(3) 定量法
3.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
(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现状评价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
三、职业危害控制
职业危害控制主要是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浓强度等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者降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体包括有3个措施:
(一)工程控制技术
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例如;……。
(二)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经工程技术治理后不能达到限值要求的职业危害因素,为避免其对劳动者造成健康损害,则需要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因素,应选用合适的防尘、防毒或者防噪音等个体防护用品。
(三)组织管理等措施
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加强组织与管理也是职业危害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
本节例题:
1.职业中毒分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病型。下列选项中,属于慢性中毒的是( )。
A.毒物一次性大量进入人体 B.毒物长期或少量进入人体
C.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 D.接触毒物无症状,但尿检超标
[答疑编号50534105020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9。
2.下列物质可以造成法定职业性肿瘤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是( )。(08年真题)
A.汽油
B.酒精
C.石棉
D.食盐
[答疑编号50534105020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5 。
3.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物理因素,可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是( )。
A.红外线
B.潮湿
C.激光
D.高气压
[答疑编号50534105020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2,红外线属于非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红外辐射会引起职业性白内障,如焊接工、炼钢工等。
4.下列疾病,属于《职业病目录》(2002年)中的法定职业尘肺的有( )。
A.石棉肺
B.石墨尘肺
C.水泥尘肺
D.矽肺
E.铍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7,职业病目录列出了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尘、煤工尘肺等,没有E项铍肺病。
5.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
A.电焊烟尘
B.焊条药皮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C.紫外线
D.噪声
E.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7,见表5-1 12种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
6.下列疾病,由物理因素引起的属于《职业病目录》(2002年)中的法定职业病有( )。(08年真题)(多选)
A.中暑
B.减压病
C.风湿性关节炎
D.航空病
E.高原病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5。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中暑、减压病和高原病)
7.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07年真题)
A.红外线
B.x射线
C.激光
D.紫外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1-152。其他的均属于非电离辐射。
8.气象条件不良是作业场所存在的一类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列职业病中,属于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是( )。(07年真题)
A.尘肺
B.苯中毒
C.噪声性耳聋
D.高原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5。
2011年真题讲解:
40.《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给出了13种法定尘肺病。其中,发病人数占前三位的疾病是( )。
A.矽肺、炭黑尘肺、水泥尘肺
B.煤工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C.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铝尘肺
D.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7,见表5—1《职业病目录》中12种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
41.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 )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8,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42.为有效降低输煤皮带间的粉尘浓度,可以采取湿式作业方法;为降低化学试验室有毒物的浓度,可以采取全面通风的方法。这些措施属于职业危害控制措施中的( )措施。
A.工程控制技术
B.集体防护控制
C.组织控制
D.管理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60,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三个。
69.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称职业病。下列有关职业病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下桥墩潜水作业引起的职业病
B.高山勘探低气压作业引起的职业病是减压病
C.冶炼车间热辐射产生的红外线引起的职业病是职业性白内障
D.冷库的低温作业引起的职业病是关节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2,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线引起的职业病,已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等可接触到红外线辐射。
7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设施设置、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
A.检查表法
B.类比法
C.因素图分析法
D.定量法
E.取样检测法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方法就是这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