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导航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同步练习题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06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同步练习题一

  1.简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答: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措施全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2)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4)建构筑物 分别从厂房和储存物品库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工艺过程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6)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7)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有哪些?简述其特点。

  答: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有三种,即:直观经验法、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包括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专家评议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对照经验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占有资料等方面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专家评议法是集合了专家的经验、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特别是对同类装置进行类比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对专家素质的要求较高。

  (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险因素辨识的基础,危险因素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的。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非正常德情况,既要考虑到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

  3.简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工作程序。

  答:(1)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将危险、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2)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内容 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

  (3)确定伤害(危害)方式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阻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4)确定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5)确定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6)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4.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什么?

  答: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政策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规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 式中: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

  5.重大危险源申报的依据是什么?申报类型有哪些?

  答:重大危险源的申报依据是《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共9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