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第一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25

  细 辛 发散风寒 止痛 通鼻窍 温肺止咳

  1.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本品辛散温通,芳香走窜,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入肾经除在里之阴寒。能通彻表里上下,且散寒之力胜,不论表寒证、里寒证均为适用。

  (1)治风寒表证,头身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治阳虚外感证。常配附子、麻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 散寒止痛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

  本品有良好的散寒通脉止痛作用,常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牙痛等痛证。

  (1)治风寒阻滞经脉所致的偏正头痛。常配川芎、荆芥、防风等,如川芎茶调散。

  (2)治鼻渊头痛。常配辛夷、白芷等。

  (3)治牙痛。兼风寒者,可配白芷、川椒,煎汤含漱;属胃火牙痛者,常配生石膏、升麻;也可局部用之以止痛。

  (4)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常配防风、独活、秦艽等,如独活寄生汤。

  3. 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本品能外散表寒,内化寒饮而止咳喘,为寒饮咳喘常用药。

  (1)治外感风寒,寒饮伏肺之咳喘证。常配干姜、五味子等,如小青龙汤。(2)治寒饮阻肺之咳喘证。常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效。可用治中恶或痰厥所致之闭证,常配皂荚研末为药,吹鼻取嚏,如通关散。

  白 芷 祛风解表 止痛 通鼻窍 燥湿止带

  1. 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

  本品辛能行散,温能祛寒,性燥除湿,芳香走窜上达,入肺、胃经,能祛风散寒除湿,用治风寒夹湿之表证;尤善散阳明经风寒湿邪而止痛,为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疼痛、牙痛之要药。(1)治风寒夹湿之表证。常配羌活、细辛等,如九味羌活汤;

  (2)治偏正头痛,前额、眉棱骨痛。属寒者,配川芎、细辛等同用;属热者,配黄芩、菊花等。

  (3)治牙痛。证属风寒者,可配细辛;属风火者,可配石膏。

  (4)治风寒湿痹、腰背冷痛。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祛风湿药同用。

  2. 止痛通窍用于鼻塞,鼻渊。

  本品祛风、散寒、燥湿,且善止疼痛、通鼻窍。既可消除鼻塞、鼻渊之病因,又可升阳明清气通鼻窍,止头痛,以改善鼻塞流涕及前额、眉棱骨疼痛,故为治鼻渊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有效。

  (1)治风寒犯肺,上攻鼻窍的鼻塞流涕。常配苍耳子,如苍耳子散。

  (2)治风热上攻鼻渊流浊涕,头痛。配金银花、黄芩等。

  3.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

  本品辛以散结,有消肿排脓止痛作用,为外科疮疡常用药。

  (1)治疮痈初起红肿热痛未溃者。常配金银花、牡丹皮、蒲公英等,如仙方活命饮。

  (2)治已成脓不易穿溃者。常配穿山甲,皂角刺等,如透脓散。

  4. 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

  本品辛香入脾,能温升清阳,燥湿止带。治寒湿带下,常配白术、茯苓等。与清热利湿之品配伍,也可用治湿热带下。

  此外,本品尚有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等作用。外用可治多种皮肤疾病,如隐疹、湿疹、白癜风、面部色斑、狐臭等。

  苍 耳 子 发散风寒 通鼻窍 止痛

  1.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

  本品辛散温通,透达肌表,上行头面巅顶,散风寒,开闭塞,有祛风解表、宣通鼻窍之功,既为治风寒头痛之常品,又为治鼻渊之要药。

  (1)治风寒表证。常配白芷、防风、羌活等。

  (2)治鼻渊。属风寒犯鼻所致者,常配辛夷、白芷等,如苍耳子散;

  属肺有郁热所致者,常与黄芩、石膏等同用。

  2. 除湿止痛用于痹证。

  本品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可用于痹证。治风寒湿痹,可单用,或与威灵仙、防风、川芎等同用;治风湿热痹,可配秦艽、海风藤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祛风杀虫止痒作用,可用于风疹瘙痒、疥癣。

  辛 夷 发散风寒 通鼻窍

  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之功,其特点是虽发散风寒力弱,但善宣通鼻窍,故既为治鼻渊之头痛鼻塞、浊涕常流、不闻香臭之要药,又为治风寒头痛、鼻塞之佳品。

  (1)治风寒头痛鼻塞。常配白芷、防风等同用。

  (2)治鼻渊头痛。属寒者,多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辛夷散;属热者,多与薄荷、黄芩、知母等同用;治风湿热邪凝滞于鼻,发为鼻痔者,常与山栀、黄芩、升麻同用;治肺热郁结发为鼻疮者,可与连翘、黄连、野菊花等合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