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第九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11
中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第九章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的概述:
1、定义:分泌物为激素的无管腺;内分泌细胞群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2、结构特点:
①主要由具分泌功能腺上皮构成。
②腺上皮排列成团块状、索状、板状、囊泡状。
③腺体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存在的形式:
①内分泌器官。②内分泌组织。③神经内分泌。
4、功能特点:
①调节机体活动,维持内环境的衡定。
②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③作用特定的器官和组织。
5、激素(hormo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
6、靶细胞(target cell)或靶器官(target organ):能够对某种激素产生特定效应的细胞或器官分别称为靶细胞或靶器官。
第一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二、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一)甲状腺滤泡
1、滤泡上皮细胞:立方形,随机能状态不同而略有变化。机能活跃时,细胞呈柱状;机能低下时,细胞扁平。
2、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
3、甲状腺素的作用
①调节基础代谢,增强细胞的氧化。
②促进生长、分化、促动物的变态反应。
③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④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减退均会出现症状。
(二)滤泡旁细胞:常位于腺泡壁的基底膜和腺泡间质中,分泌降钙素。
第二节 甲状旁腺
(一) 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甲状腺左、右叶的后方,2对,扁椭圆形小体。
(二) 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表面有被膜,内部为实质,实质由主细胞和嗜酸细胞组成,
1、主细胞:是构成甲状旁腺的实质的主体,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升钙素)。
2、嗜酸性细胞:功能不详,从4—7岁开始出现,在主细胞之间分布,比主细胞大,核小而圆、染色深、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第三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肾的上端,左肾上腺较大,左侧的半月形,右侧的肾上腺三角形。
二、结构与功能
1、被膜:
2、实质: 皮质:占80~90%。髓质:占10~20%。
①皮质:分为三个带。
a.球状带:薄,约占15%,细胞较小,排列成球状团块。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小管,保钠排钾。
b. 束状带:厚,约占78%,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索状,与被膜呈垂直方向伸向内方。
功能:分泌糖皮质激素,影响糖、蛋白质的代谢。
c. 网状带:占7%,细胞索交叉吻合成网状。
功能:两性皆产生雄性激素为主,也产生少量雌激素。
②髓质:嗜铬细胞,分泌两种激素。
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肌。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周围血管平滑肌。
第四节 垂体
一、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垂体窝内,与下丘脑相连。
2、形态:横位的椭圆形,重约0.5~0.6克,女性大于男性。
二、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一)分部:
远侧部(前叶)
腺垂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垂体 后叶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漏 斗 干
正中隆起 漏斗
(二)腺垂体的结构与功能
1、远侧部:由腺细胞、血窦、结缔组织构成、腺细胞成团、束。腺细胞分为:
①嗜酸细胞,占40%,分为两型。
生长激素细胞:促骨增长;
催乳素细胞:促乳腺发育及泌乳。
②嗜碱性细胞,占10%,分为三型。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束状带和网状带)。
促性腺激素细胞:促卵泡激素(精子生成素)。
黄体生成素(促间质细胞激素)。
③嫌色细胞:占50%,脱粒后细胞或未分化细胞。
2、中间部:有囊泡和嗜碱性小细胞,产生促黑素细胞激素。
3、结节部:有嗜酸性和嗜碱性小细胞,血管丰富。
(三)神经部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主要由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血管构成。赫林氏体:分泌颗粒聚集成的膨大。
2、功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升压素)和催产素。
(四)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
1、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下丘脑垂体束)。
视上核(抗利尿激素)
室旁核(催 产 素) 下丘脑垂体束→神经部
1、 腺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垂体门脉系)
下丘脑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6种)和促激素释放抑制激素(3种)。
↓
初级毛细血管网
↓
门微静脉
↓
次级毛细管网
↓
远侧部腺垂体细胞(促进或抑制)
第五节 松果体、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