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认知心理》专项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4

  16 启发法 是指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它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地解决。比较常见的启发法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和计划等。

  17 气氛效应 Woodworth和Sells提出的一种推理理论。他们认为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具体来说就是:两个肯定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两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一个肯定前提和一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两个全称前提使人得出全称结论,两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一个全称前提和一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

  18 情景记忆 按照贮存的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

  19 认知地图 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20 实验性分离现象 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

  21 手段-目的分析 其核心指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这样做还要先消除应用算子与当前状态的差别,如此进行下去,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

  22 双作业任务 一种常见的注意研究的范式,要求受试者同时进行两项作业,而研究者的兴趣通常在于两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的程度。

  23 问题空间 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4心理词典 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义和句法等信息。所谓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25心理旋转 心理旋转就是人在头脑中将某个图形的映象做平面或立体转动的心理运作过程。70年代初Shepard及其同事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并由此将心理旋转看称一种类比过程。

  26 直接通达假设 有关视觉词汇识别三个不同的假设之一。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

  27 状态依存性记忆 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提取线索。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提取线索,叫状态依存性记忆。

  28 字词优势效应 这个效应是Reicher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如work中的k),比识别一个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如字母串orwk中的k)的正确率要高。29 自动化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其中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就很难予以改变。30 自上而下加工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31 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该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米勒1956年首先提出。米勒认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论中所得比特为单位的,而是以组块为单位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