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3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1.抗战时期延安创办了哪些报刊?有何重要意义?

  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抗战前,延安已有《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抗战开始后,除继续出版《解放》周刊外,又加强了《新中华报》的工作,还创办了许多新的报刊,形成了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1939年2 月7 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系统地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变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此外,它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的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新中华报》于1941年5 月15 日终刊。《共产党人》杂志,1939年10 月20 日,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18年来中国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1月15 日,八路军总政部,1942年停刊,共39期。《中国工人》,1940年2 月7 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1941年3 月停刊,共13期。《中国青年》杂志,1939年4 月16 日,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1941年3月停刊,共3卷。《中国妇女》,1939年6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2卷。《中国文化》,1940年2 月15 日,陕甘宁文化协会机关刊物,1941年3月停刊,共15期。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义论》,强调出版报刊应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实践。 《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 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很受群众欢迎。 新华社:从1938年起,新华社逐渐在几个大的抗日民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社,但仍与地方党报一体。1939 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从此新华社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阶段。1941 年5 月,党中央发出《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后,各地方的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单独与新华社总社建立直接的工作联系。与此同时,新华社内部机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1944年8 月成立了英文广播部,9 月1 日对外播发英文电讯稿,到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时的20 多人增加到110多人。这样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的经过和意义如何?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和宣传工 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后,又恢复了长征时停办的通信学校和通讯材料厂。随着党的 新闻宣传工作和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到1940年,党已经有了一批无线电技术人员,他们从技术上为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做了准备。1940 年春天,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负责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1940 年3 月,周恩来从苏联治病回国时带回来一台广播发射机,经改装、试调后实际发射功率约300 瓦。1940年12 月30 日,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其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编辑。 1941年5 月25 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提出:“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新华日报》在报道事变真相上受到国民党的刁难和阻拦时,刚刚建立的延安广播电台及时播出毛泽东为“皖南事变”起草的命令和谈话及有关报道,在全国人民面前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行径。……1943 年春天,由于斗争环境艰苦,无线电器材来源困难,延安台因机器发生故障停止了广播,直到1945年8 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才恢复播音。

  这里补一个“八匹骡子办报”…..

  党的新闻史上有一句话:8头骡子办报,讲的是党报在革命年代一段悲壮的历史。

  这张报纸是《晋察冀日报》。1941年秋季,日寇纠集7万兵力向晋察冀边区扫荡,在最紧张的情况下,社长邓拓坚持出报:“凡有24小时较安定的时间,绝对保证出报一期!”报人们改装了印刷设备,所有的物资,8头骡子就能驮完。

  邓拓领着大家游击办报:敌人一来,机器埋藏在山中;敌人一走,挖出机器,继续印报。1941年9月到10月间,一个月内7次转移印刷设备。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晋察冀日报》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这张报纸,曾报道过一系列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冀中的地道战……鼓舞着人民抗日的勇气。日寇包围阜平县马兰村,命令大家供出报社的机器,杀害了十几名乡亲,依然无人开口。为了纪念这些乡亲们,邓拓在《燕山夜话》中为自己起笔名“马南邨”,谐音马兰村。

  值得一提的是,在邓拓的倡议下,形成了“八头骡子办报”的“游击办报”方式和精神,充分发挥党报的鼓动和组织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方针政策,指导了晋察冀边区的反扫荡斗争。1945年9月12日,迁至新解放的大城市张家口。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份城市报纸。后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

  3.延安《解放日报》是怎样进行整风改版的?其成效和意义如何?

  《解放日报》,1941年5 月16 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对开大型日报,抗战时期至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解放日报》是在民族斗争、阶级矛盾殿堂尖锐时期创刊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日伪对我敌后抗日军民进行残酷的大规模的扫荡,另一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封锁包围进攻陕甘宁边区和我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延安和各根据地的物质重要任务也极其困难,不能维持大批报刊出版。因此,当时延安的报刊不能不作相应的调整。①根据地的报刊发展虽然很迅速,但在政治上还不够 成熟,面对国际国内极为复杂的斗争形势,还不善于正确地掌握斗争策略,有时甚至在宣传上发生失误:“左”倾观念抬头,违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乱提口号。②第二次反共设法被击退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威望迅速地提高,同时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人民抗敌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日益丰富,这也需要一张大型报纸进行长期的多方面的宣传报道。 《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第一任总编辑是杨松。1942年2 月初,在延安,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党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新闻界的整风运动指明了方向。 3月16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通知》,这是党报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通知》对党报的性质、任务以及如何办好党报都作了具体的指示,它说“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报纸的主体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为了办好报纸,必须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通知还强调了党报的群众性、战斗性问题。通知发出后,从《解放日报》到各个新闻单位,从延安到各地党报都掀起了整风和检查批判党八股的热潮。他们在痛斥党八股的罪状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最前面,1942年3月31 日,毛泽东和博古在延安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70 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从创刊到改版前的10个月中,《解放日报》的宗旨和大方向是正确的,宣传报道上成绩还是主要的,的确是一张无产阶级的党报。但它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主要表现在国际宣传占了主要版面,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党的整风运动和群众的生产、斗争的宣传都很不够。改版前的版面安排是:第一、二版主要是国际新闻,第三版是国内新闻,第四版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党八股的四大罪状:一聋(听不到群众的声音),二盲(看不到群众的斗争),三哑(不能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四软(对敌斗争、对内部批评无力)。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除了主要是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还受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的束缚外,另一个原因是报社的编辑、记者多为抗战后参加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国外办报情况和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当时全党对党报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善于利用报纸去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这些都说明新闻界的整风和《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适时的。 改版后,《解放日报》的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运动的宣传成了当时的宣传中心,像农民创造变工队的事变也上了头版头条。 经过整风和对报纸的改造,《解放日报》和各地党报面貌大变,具体表现为:第一,增强了党性、组织性: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②宣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全党办报,在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党办报:各级党委要关心党报,要把帮助与利用党报当做自己经常的重要义务之一,要求每个赏都要经常看报,帮助党报发行和组织党报的通讯工作。实行“全党办报”,实质上就是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第二,增强了群众性。①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观点。②反映群众生活,报道劳动模范先进事迹。③加强通讯员工作、依靠群众办报。第三,增强了战斗性。 第四,改进了文风。 第五,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①新闻的实质和本源,1943.9.1.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②党报、党的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③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④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⑤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