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媒体总论》章节试题及答案:电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21
中自考《现代媒体总论》章节试题及答案:电视
第四章 电视
第一节 电视及其发展历史
1、电视:是运用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它应用电子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电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别处或远方的电视接收机即时重现影像和声音。
2、电视发明在人类传播史上的意义:人类的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之后,并突破了空间距离限制,实现全球性的信息传播。还有两个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这两个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
3、传播史主要发展阶段:1925年,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台雏形,被誉为“电视之父”。1952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产生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电视台。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963年,德国发明PAL制式,这种制式被中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等国及地区采用。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是日本的NHK。
4、电视事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电视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发现硒具有光电转变性能,为电传图像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后,电视事业迅猛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开办电视,电视节目日益繁荣,电视事业逐步步入黄金时期。20世纪60年代,通讯卫星的发射成功并运用于电视信号传输,产生了卫星电视。70年代开始,有线电视迅速发展起来。它不受空中电波干扰,传输效果好,易接收控制,频道多,容量大,选择范围大,节目针对性强,对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80年代,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出现。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视传播新时代。
5、电视在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1)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6年)。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是我国的第二座和第三座电视台。(2)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年)。1972年,我国做出使用PAL制作为彩色电视暂行标准的规定。(3)复苏发展阶段(1977—1992年)。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电视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在这一时期起步发展。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观察与思考》成为我国第一个评论性专栏。(4)全面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电视技术不断革新;电视节目美容丰富,电视新闻发展迅速;电视的商业性经营得到重视,并带来了电视管理体制的进步。
第二节 电视的传播特点
6、电视媒体的功能特性(媒介特性):诉诸直观感觉;提供大众娱乐;参与政治生活;发挥经济作用;创造视听文化。
7、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及作用:电视是集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为一体的传播工具。电视传播符号主要有图像符号、声音符号、文字符号。图像符号是电视信息表达的最基本符号,是电视表现的第一位语言。声音符号具有结构功能,起到“启”“承”“转”“合”的作用,可以作为画面组接、转换的依据;声音具有扩展时间、空间的表现功能。画面与声音是电视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文字符号是附着在画面上的字幕,有阅读方式来接收。各种符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从而拓展和深化信息传播的容量和空间,用适当的信息量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8、电视传播的优势及劣势:电视传播相对于报纸和广播,其主要优势有: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纪实性强,带来真实感;交流性强,激发参与感。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有人际交流色彩的媒介。其传播劣势主要有:电视是线性传播,自身传播方式具有局限性,使其内容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电视的直观性太强使想象空间小,思考余地不大;电视负面作用更加深刻、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