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商务管理(专)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七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2
中第七章
一、选择题
1.【2002年考题】下面各项中不是会计概念的是(B)
A.复式记账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收入实现
2. 【2003年考题】下面各项中属于会计概念的是(A)
A. 收入实现
B. 一致性
C. 配比
D. 重要性
3.【2003年考题】在商品售出之后才确认利润的会计慨念是(C)
A. 折旧
B. 复合分录
C. 收入实现
D. 复式记帐
4.【2003年考题】按照当年购入的存货加权平均数来计价的存货计价方法是(D)
A. 后进先出法
B. 先进先出法
C. 个别计价法
D. 平均成本法
5. 【2004年考题】企业主体、分期和货币计量属于(B)
A. 会计假设
B. 会计概念
C. 会计法规
D. 会计准则
6.【2005年考题】以下哪一项属于会计假设(B)
A.复式记账
B.重要性
C.会计分期
D.收入实现
7.【2005年考题】“预期的收益不能确认,但如果损失能够预见,则必须予以核算”,这句话反映了哪一概念(D)
A.配比
B.一致性
C.会计分期
D.稳健性
8.【2006年考题】下列可用于对资产进行计价的是(C)
A. 完全成本
B. 已分配成本
C. 历史成本
D. 边际成本
9.【2006年考题】下列哪一项是会计假设(A)
A. 持续经营
B. 复式记账
C. 会计分期
D. 实现原则
10.【2006年考题】下列哪一项是会计概念(C)
A. 谨慎性
B. 一致性
C. 企业主体
D. 配比
11.【2007年考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概念的是(B)
A、应计制
B、重要性
C、会计分期
D、实现原则
12.【2007年考题】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受益期内分摊,应被定义为(C)
A、历史成本
B、实现原则
C、折旧
D、持续经营
13.【2007年考题】 “损失在发生时确认,而利润只有在真正实现时才确认”指的是下列哪项会计假设 (C)
A、一致性
B、配比
C、稳健性
D、实质重于形式
14.【2008年考题】“实质重于形式”可归类于(B )
A、会计概念
B、会计假设
C、会计准则
D、会计惯例
15.【2008年考题】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所遵循的会计假设是( D)
A、一致性
B、配比
C、重要性
D、稳健性
16.【2008年考题】要求所有交易必须同时挤入相互关联的两个账户的会计概念是(B)
A、企业主体
B、复式记账
C、两重性
D、收入实现
17.【2009年考题】收入与费用在取得或发生时予以确认,而不考虑是否收到现金,它体现的会计概念是(D)
A、实现原则
B、会计主体
C、会计分明
D、权责发生制
二、简答题
1.【2002年考题】描述两个国际会计准则并解释这些准则的必要性。
例:国际会计准则2: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估价与列报。存货应以历史成本入帐,存货成本包括了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货应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但期末存货要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计价,合理估计存货的损失。本期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应计入本期损益。这个准则规范了存货的计价和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原则,能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存货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4、会计折旧:对于固定资产,要按照资产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本会计期的折旧,直接或就间接计入企业的损益。计提折旧应合理估计所使用的年限,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合理估计预计残值从而折旧总额。
这个准则使企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状况,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关于固定资产的信息。
2.【2002年考题】列举3个会计假设,并说明会计假设对公司的重要意义。
1) 持续经营,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会计人员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出相应的披露。
2) 稳健性,比如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价值孰低计价。如果存货大大减值了,但却按照历史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会虚增企业的资产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就是不准确的。
3) 重要性,例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都是生产工具,但对于固定资产就要求计提折旧,因为固定资产价值比较大,只有分期摊销才能均衡各期的成本费用。而低值易耗品价值比较小,采用短期摊销的方法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采用长期摊销反而只会增加企业的核算的工作量。
3. 【2004年考题】列示企业计量利润和资产计价时可能遇到的问题。(l0 分 )
·水平 1(1—3 分):应试者可以作出概括性的答案 , 表现出对一、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作为该水平的最高要求 , 应试者的回答较为全面 , 但允许有较多错误。
·水平 2(4—6 分):应试者清楚地理解利润计量和资产计价的概念 , 能够简单地解释概念 , 但没有对问题展开讨论。作为该水平的最高要求 , 应试者需要尝试解释问题 , 但可以出现较多错误。或者 , 只涉及一种概念 , 但释义准确。
·水平 3(7-10 分):应试者同时理解两个概念 , 但对于其中一个概念的讨论可能出现偏差 , 或者一个概念的解释过于简化或包含错误。作为该水平的最高要求 , 应试者能够清楚判断诸如折旧计算结果、存货计价、商业决策、历史成本会计、通货膨胀、替代成本、净现值、非数量化资料、 " 商誉 " 等等。并且给予了准确而清晰的说明。
答:企业计量利润准确性不仅有赖于成本收入费用计量的准确性,还有赖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准确性。会计中要求对没有实现的预期利润不能确认,但是对于能够预见的损失,则必须进行确认。资产计价也存在公允的问题,如果不公允,应该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4.【2004年考题】列示企业存货计价的各种方法 , 解释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l0 分 )
·水平 1(1-3 分):作为该水平的最低要求 , 应试者能够列示出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 , 但所列方法没有涉及到公认的计价方法 , 比如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作为该水平的最高要求 , 应试者可能未加解释地列出了多种方法 , 或者只列示一个 ,但解释正确。
·水平 2(4-6 分):作为该水平的最低要求 , 应试者能准确地列示出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内容 , 但没有自答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些方法。作为该水平的最高要求 , 应试者试图解释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方法 , 但是解释中有较多的错误 , 或者是集中说明了某一种方法但解释不清楚。
·水平 3(7-10 分):作为该水平的最低要求 , 应试者对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给予了全面、准确的解释 , 并集中阐述了出于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而使用这些方法的主要原因 , 但是解释中存在一些错误。作为该水平的最高要求 , 应试者的解释将包括存货的不同类型 , 并结合存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一些特定国家的惯例加以解释。
答: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对于不可替代的存货,适用于用个别计价法,比如古董。在物价比较平稳的时期,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能准确地反映销售的或耗用的存货成本,以及库存存货的成本。在物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用后进先出法反映已销售或耗用的存货成本,防止虚增利润。
5.【2005年考题】请解释两种存货计价方法 , 并说明存货计价方法会怎样影响利润数额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估价数额。 (10 分 )
水平 1(0-4 分):考生只作了简短的回答 , 说明或试图说明一种或两种存货计价方法一一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回答中存在较多错误 , 并且问题没有回答完整。
水平 2(5-8 分):考生准确地说明了两种存货计价方法 , 并说明了利润数额如何受到影响 , 或说明了存货价值如何受到影响。
水平 3(9-10 分):考生准确地说明了两种存货计价方法 , 并说明了利润数额和存货价值如何受到影响。这一水平允许存在错误或遗漏。
答:例如发出存货的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经济在通货膨胀时,物价不断上涨,用次方法结转的存货成本比实际上新购进存货要低很多,这样企业成本就降低,利润就增高,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利润情况,这样的利润水平起码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的成本就相对多些,利润就较低一些,这样的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
6. 说明制订“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10分)
水平1(1—4分):考生对诸如LAS1、LAS2或LAS4等会计准则中的1个或2个进行了说明,或者只作简单回答,提到了对信息可比性的需求。这一水平的最高分应当指出这些会计准则是国际性的会计准则。
水平2(5—8分):考生说明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两个目标:制定一系列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会计准则协调。这一水平的最高分应说明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需求。
水平3(9—10分):考生在水平2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举例说明,或者指出中国、美国和英国都拥有自己的会计准则体系,有很多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非常接近。
答:便于全世界范围内所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使不同地区国家的会计报表具有可比性,促进国家间准则的接轨,使会计工作更简单,降低工作成本,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一些没有能力维持准则制定机构的落后国家,可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替代他们自己制定的准则。
答:1.随着国际间投资急剧的增长,全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处理方法均类似,有利于投资决策中可比性的增强.2.跨国公司的成长使期需编制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的报表,国家间的接轨可以使得会计工作更简单,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7. 举例说明会计政策选择对利润的影响。(10分)
水平1(1—4分):考生只作了笼统的回答,提到了折旧和存货计价等会计政策的选择,但既没有说明这些会计政策对利润的影响,有没有举例。
水平2(5-8分):考生说明了折旧和存货计价等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指出运用历史成本法等可能导致利润高估,至少举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尽管该例子中可能有一些错误。
水平3(9-10分): 考生在水平2的基础上,有提供了清晰无误的例子,清楚地说明了历史成本法及其对利润的影响,并且还指出了不同职业判断也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答:例如发出存货的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经济在通货膨胀时,物价不断上涨,用次方法结转的存货成本比实际上新购进存货要低很多,这样企业成本就降低,利润就增高,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利润情况,这样的利润水平起码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的成本就相对多些,利润就较低一些,这样的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
8.简述存货计价方法中的先进先出法,并说明企业为什么更愿意采用先进先出法而不是后进先出法。(10)
答:先进先出法即假定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的一种方法.
企业更愿意采用先进先出法而不是后进先出法的原因是: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成本低利润高,容易筹资,有利于向股东交待业绩.
9.【2007年考题】试举例说明任意三个会计假设的作用。(10分)
答:谨慎性:损失在能够确定时确认,而利润只有在实际产生时才确认
重要性:影响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应重点核算反映
配比:当期的费用要与当期的收入配比
10.【2007年考题】简述会计准则的作用,并说明中国会计准则与美国和英国会计准则有何差异。(10分)答:会计准则的作用:1.随着国际间投资的急剧增长,最理想的情况是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才有利于投资决策可比性增强;2.促进国家准则的接輑,使会计工作更简单从而将低工作成本;3.对于没有能力制定会计准则的国家,则可以采用国际会际准则替代他们制定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与英国会计准则的差异:1.格式有所不同;2.中国会计准则都是有规定账户记录,美国和英国的只有个别是有规定的,如中国的汽车做为固定资产账户记录,而美国英国直接汽车做为一个账户.
11.【2008年考题】列出并解释5个会计概念。(10分)
答:1.货币计量:货币只有期能用语言表达时才会被记录.
2.分期:报表定期报出,一般为一年
3.历史成本:报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成本,而非现行成本
4.收入实现原则:形成收入的过程实质已结束或产品劳务应收款可以合理确认.
5.复式记账:有供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2.【2009年考题】企业在存货计价中为什么应使用先进先出法而不是后进先出法?(10分)
答:后进先出法是在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先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在市价上升的情况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价值会低估企业期末持有的存货的价值从而低估期末资产负责表的存货项目的价值。同样,在市价下降的情况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价值会高估企业期末持有的存货的价值从而高估期末资产负责表的存货项目的价值,这两种情况均使得资产负责表不能真实得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我国在2006年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后进后出法的禁止使用,反应了企业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公允表达。
13.【2009年考题】列举任意三个会计概念,并说明其作用。(10分)
答:会计概念有若干,在此列货币计量、历史成本和持续经营进行说明。
(1)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货币计量两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二是假定币值稳定。
(2)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要求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在该资产存续期间内一般不作调整。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交易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发生原则;历史成本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性;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历史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当前决策。
(3)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