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初中数学学科基础》章节习题:第8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01
中自考《初中数学学科基础》章节习题:第8章
第八章:
1.如何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典型事例加以分析。
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
基本活动经验是经验的一种,属于学习数学课程过程中,学生与数学学习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经验的层次、水平(特别是,由于经验获得者的抽象、概括和反思的水平)所限,个体之间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的个体所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也会有所不同,这往往取决于个体对活动的感知水平与反思能力。
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包含三类基本内容:
(1)一种体验性的内容
这种经验成分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在经历了活动之后在自己的情感、意志世界所形成的有关数学学科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作为“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成分,“体验性的内容”属于一种典型的情感、意志成分,有时甚至带有个人的人格色彩。其主体是个体对于相应活动而感觉、知觉到的直接内容(属于直接经验),部分属于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经过初步体验及其简单加工的结果。
在初中“概率”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在“调查两支球队以往比赛的胜负情况,预测下场比赛谁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的活动中,具有典型的体验性色彩。
在初中课题学习中,需要学生积累“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进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一种方法性内容
即学生获得了这种活动经验之后,积累了开展类似活动的一种或几种基本的方法。这种策略既有方法学知识的意味,更有学生对这些策略、方法的自我诠释、自我解读。它属于典型的个体知识,而不是作为严格的数学学科知识出现的一般知识。
(3)一种模式性、策略性的内容
这种内容与第二类类似,都是在学生获得了这种活动的初步经验之后,经过个人反省而提升出来的、开展类似活动的一种或几种基本模式、基本策略。它仍属于典型的个体知识。
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进行及时的积淀升华,就成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不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均衡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全面发展。
2.如何理解基本活动经验的教育价值?
首先,获得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是进行建构数学理解、实现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其次,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也有助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再次,一定数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载体。第四,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基本目标之一。最后,积累学生全面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创新性人才。
3.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际,试分析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类别。
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之中从事相应的学科活动所积淀的经验,虽然属于个体知识(即广义的知识),具有个体特征,但是,这些经验属于个体对于这类学科活动的自我诠释,就群体而言,这些经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应学科活动最基本的活动特征。
因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按照数学内部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基本的操作经验、数学特有的思维活动经验(如代数推理的经验、统计推断的经验)、综合运用本数学内容进行问题解决的经验(如数学建模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如,反证的经验)等类型,按照思维科学的分类标准,可以区分为行为操作的经验、思考经验、探索的经验和复合经验。
4.在初中几何课程教学中,操作的经验有哪些基本要素?
一般地,操作主要是指行为的操作,而不是指思维的操作。这种操作是进行抽象的直接素材,一般是直接经验。这种操作的直接价值取向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获得第一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经验,亦即,在实际的外显操作活动中来自感官、知觉的经验。如,
折纸活动的经验,就是典型的几何操作的经验:如果一位学生亲身经历了如下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反思、回味,那么,他对于“圆”概念的理解一定非常深刻:将一张较软的纸对折,再对折;而后,不断对折,从第三次对折开始,每次对折的折痕都经过第一次、第二次折痕的交点;直到对折不能进行为止。将折出的扇形的多余部分撕掉,保证将折叠的每层纸都撕到,而且撕口线尽可能平整。将剩余的部分打开铺平,就得到一个近似于圆形的纸片。
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就是期望学生获得这种操作的经验(属于直接经验)。
5.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际,谈一谈你对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些经验、做法或设想。
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仅需要深刻体会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而且需要细心揣摩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在深刻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课堂教学设计。
例如,在初中“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设计:下表是某月的月历: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彩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在解决上面的问题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有一种惊奇,这就是,几乎天天见到的月历中竟然有这样奇妙的规律,所获得的这种经验属于“体验性内容”,而计算彩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时,由于九个数字的平均数是最中间的数字,因而,可以直接用这个数字乘以九,就得到九个数字的和。而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也需要先思考,找到规律,再动手解决问题,而不需要贸然动手计算,那样话往往事倍功半,这种经验就是基本活动经验的第三成份,即“方法性策略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