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模拟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0

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模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 、词汇 、 语法 三个方面。

  2.语言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 任意性 ,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 强制性 。

  3. 语言观念 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

  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4.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 双词句 阶段,再进入 多词句 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 阶段。

  5.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 、替代音 、 重叠音。

  6.词义窄化 的原因是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和概括

  水平。

  7.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 、 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8.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精神环境 和 物质环境 。

  9.游戏法 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 )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 )3.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

  (√)5.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6.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

  (√)7.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8.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 )9.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 )10.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