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年湖南中考化学一轮专题试题及答案2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2-02

 32.(6分)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A   B    C   D       E       F

  (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装置的作用是 。

  (3)当观察到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3.(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仪器时,发现了一个盛有黑色固体的烧杯。在请教老师后,同学们得知烧杯中的固体是加热制取氧气的剩余物(反应完全),从中可以回收得到MnO2。小组同学将黑色固体取出,并对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实验室中可以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KClO3)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②氯化钾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无色;锰酸钾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绿色。

  Ⅰ.探究黑色固体是哪个化学反应的剩余物。

  【猜想】猜想一:H2O2制取氧气; 猜想二:KClO3制取氧气; 猜想三: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另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溶解,振荡,过滤后得到黑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理由是 。

  Ⅱ.探究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中的作用。

  【猜想】猜想一:是反应物; 猜想二:是催化剂。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取12.25g氯酸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固体融化,产生少量气体,木条上的火星变亮。

  2、取12.25g氯酸钾和2.55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中的剩余物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并将全部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称量固体的质量是_____g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反思与交流】

  小贝同学提出,前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起到了催化作用,因为①。

  经过讨论,大家设计了一个补充实验,证明了猜想二成立,请你写出实验操作②。

  四、科普阅读理解(共1个小题,共4分)

  34.(4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SO2,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SO2化合成SO3,SO3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

  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3)O3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 。

  五、计算题(共1个小题,共3分)

  35.(3分)某校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化学方法探究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将11.4 g钢样品和30.0 g稀盐酸(足量)放入质量为130.0 g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 g 171.4 171.3 171.0 171.0

  (1)计算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某钢厂欲冶炼1120 t这种钢材,需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