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年湖南中考化学一轮专题试题及答案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1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0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1~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添入括号内)

  1.下列各图所示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甲烷燃烧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C.

  胆矾的研碎 D.

  镁与盐酸反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观察图示,分析图中的变化,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甲烷的燃烧的过程中甲烷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胆矾的研碎过程,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镁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氯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食品添加物起云剂是饮料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以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此次出现在起云剂中的有害塑化剂名叫“邻苯二甲酸二酯”,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其化学式 C10H10O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酯含有三种元素

  B.其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C.在食品包装袋中用到它对人类没有多大的危害,不必太在意

  D.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9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C.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由邻苯二甲酸二酯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邻苯二甲酸二酯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物质有毒,不能添加到食品包装袋内,故错误;

  D.C10H10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10+16×4=194,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也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该物质NiFe2O4中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可推测出Ni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x+(+3)×2+(﹣2)×4=0,则x=+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验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氢气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考虑;

  C、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考虑;

  D、根据氢气的密度考虑收集方法.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燃,故A错;

  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

  D、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碱液泼在衣服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醋酸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灭火方法和适应当时环境的灭火原理考虑;

  B、酸占到皮肤上用碱性药品反应原理;

  C、根据氯化钡中毒的原因考虑解毒方法;

  D、碱沾在衣服上用酸性物质中和的原理.

  【解答】解:A、灭火方法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桌面酒精着火直接用湿抹布盖灭,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故A正确;

  B、硫酸沾到皮肤上处理方法就是先用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B正确;

  C、氯化钡中毒的原因是氯化钡属于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蛋白质变性,所以喝大量的鲜牛奶或鸡蛋清,使其中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盐反应,减少其对人体的伤害,故C正确;

  D、碱沾在衣服上用酸性物质中和,一般用硼酸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灭火方法和重金属盐中毒的解救方法,如果酸或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不能直接用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原理,那样会造成二次伤害.

  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的饱和溶液由t°C降到20°C时a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b

  B.在t°C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a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

  B、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D、室温(20℃)时,溶解度大于10克的属于易溶物质,在1克和10克之间是可溶物质,在0.01克和1克之间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克的是不溶物质.

  【解答】解:A、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故错误;

  B、在t℃时,a、b的溶解度相等,但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a,故正确;

  D、在20℃ab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为易溶物质,故正确;

  故选:A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确定;

  B、根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现象回答;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解决;

  D、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又电子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一正一负,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中性,所以A说法错误;

  B、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B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故C正确.

  D、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原子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掌握情况.

  8.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SO4

  D.Y可能是Na2SO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进行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反应前有钠元素,所以Y中一定有钠元素,故A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比2个Y大18,并不能说明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故B错误;

  C、根据有氢氧化铜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如果X是硫酸铜则化学方程式不平,故C错误;

  D、根据Y中一定有钠元素,复分解反应是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如果Y是硫酸钠则化学方程式不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方程式发生的原理,然后结合具体的反应以及物质进验证即可.

  9.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几种气体,其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  )(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⑤

  【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碱石灰的成分的性质进行及气体的密度分析,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反应,收集气体的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解答】解:①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反应,能被其干燥,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使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①正确,②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反应,能被其干燥,但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使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②错误,③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反应,不能被其干燥,③错误,④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反应,不能被其干燥,④错误,⑤甲烷不与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反应,能被其干燥,且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使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⑤正确,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干燥及收集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气体的性质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