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年湖北中考物理考前必做试题1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06

  . B 解析: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可以将台灯吊起。

  2. A 解析: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本身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就越快;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A选项错误。

  3. D 解析: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选项不符合题意;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由于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选项不符合题意;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是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选项不符合题意;在炉子上烧开水,利用燃料燃烧直接加热,使物体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选项符合题意。

  4. D 解析:人们之所以能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选项正确。

  5. D 解析:在迅速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而使其燃烧起来,这是一个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6. B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A选项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热量,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选项错误。

  7. A 解析:图甲中,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在这一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A选项正确;图乙中,一个气门关闭,一个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排气冲程没有能量之间的转化,B选项错误;图丙中两气门关闭,火花塞被点燃,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在这一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选项错误;图丁中一个气门关闭,一个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吸气冲程没有能量之间的转化,D选项错误。

  8. B 解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根据热量公式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故B选项正确。

  9. 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物质从第开始熔化,内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熔化状态,故在内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选项错误;甲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由此可判断甲物质是晶体,但乙物质吸热升温,若处于熔化过程则为非晶体,若没有熔化,始终处于固态,也可能是晶体,只是还没有达到其熔点,故B选项错误;在内,甲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属于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甲的内能增大,故C选项错误;由于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固态时甲物质升高的温度大于乙物质升高的温度,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D选项正确。

  10. CD 解析: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都有关系,只知道其中一个因素相同,无法确定其内能的大小是否相同,故A选项错误;热量总是自发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是自发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故B选项错误;与其他液体相比较,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得少,因此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故C选项正确;根据公式可知,当,时,因为,所以ΔΔ,故在初温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末温高,故D选项正确。

  11. B 解析: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的液态空气也有内能,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壶盖跳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小朋友沿滑梯下滑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小朋友臀部有灼热感觉,这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 ACD 解析:酒精灯对试管内的水加热,在试管内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当试管内蒸汽的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木塞被弹起,此时利用蒸汽的内能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A、C选项正确;对木塞做功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所以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B选项错误;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选项正确。

  13. B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多个因素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选项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故B选项正确;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C选项错误;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选项错误。

  14. C 解析: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因素无关,故A选项说法正确;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酒精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选项说法正确;燃气推动纸筒飞出时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纸筒的机械能,这时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这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5. A 解析:水的比热容比铜块的比热容大,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吸收热量相等,根据吸热公式可知,铜块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高,故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

  16. B 解析: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由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知两泡沫塑料小球会靠近,又由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两泡沫塑料小球会相互吸引而靠近。故B选项符合实际。

  17. 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电流表,在电流表的“0.6 A”接线柱处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是,另一条支路是电流表、、,可见与并联,故A选项错误;电流表的电流,故B选项错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当开关的电流不变,故C选项错误;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当开关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0,干路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D选项正确。

  18. B 解析:照明电路中的各灯之间是并联的,而每个开关能够独立控制两盏灯,说明开关在两盏灯并联的干路上,综合以上分析,B选项正确。

  19. 100

  解析:,

  汽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

  由题意可知,,

  因为,

  所以水的质量。

  20.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析:由题图甲所示实验可知,抽掉玻璃板后,两瓶都变为红棕色,这说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由题图乙所示实验可知,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这一现象说明铅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由题图丙所示实验可知,热水中墨水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1. 做功 内 机械 解析:由题图知,汽油机的火花塞点火,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这是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 热传递 水的比热容大 解析: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子的温度,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水升高的温度低。

  23.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机械

  解析:实验表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走进加油站,闻到一股汽油味,这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完全燃烧10 kg汽油放出的热量为 ;汽油机工作的原理是把汽油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为机械提供动力。

  24. 做功 热传递 比热容 解析:弯折铁丝过程是人对铁丝做功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铁丝温度升高,所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铁丝的内能;把铁丝放在火上烤时,铁丝的温度比火焰的温度低,铁丝从火上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铁丝的内能;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的温度后,吸收的热量多,故选用水来冷却烧红的铁丝。

  25. 比热容 解析: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较多,所以在傍晚向秧田内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可以防止霜冻。根据热量公式,可得秧田内水的质量。

  26. 内(或热) 压缩 解析:下压过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这一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这一过程相同。

  27. 同种 摩擦起电 电子 解析: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丝,塑料丝与手摩擦后带了电荷,因为塑料丝上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散开,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28. 并 变大 解析:教室里的各盏照明灯之间互不影响,因此是并联的;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故多开一盏照明灯时,干路中的电流会变大。

  29. 两个气球相互排斥。与毛织品相互摩擦的两个气球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因为摩擦使气球带上同种电荷,故两个气球相互排斥。

  30. 如图1所示

  图1

  解析:根据“乘客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装在驾驶台上的指示灯都会发光”,说明这两个开关互不影响,是并联的,指示灯在干路上。

  31.(1)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2)如图2所示 (3)沙子 水 比热容

  图2

  解析:(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在相同热源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2)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五对坐标点,然后将五对坐标点用线连接起来,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3)分析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以上分析可知,水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上将这种属性叫做比热容。

  32. (1) 确保用外焰加热 (2)升高的温度 停表(计时工具都可) (3)①用“水浴法”加热,受热更均匀,不需搅拌。②原方案两次加热,酒精灯火焰不易控制到完全相同,现方案同一热源加热,确保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等。③两实验同时进行,便于同时比较水和煤油升温的快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安装、调整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方便调节,先调节的高度,目的是方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比较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的变化;还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如果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应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中要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到天平,比较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就要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因此要选用停表或其他计时工具。(3)改用图乙的装置后,既能保证加热的热源相同,还能控制加热时间相同,方便比较两杯液体温度的变化;同时采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保证被加热的液体受热均匀。

  33. 解:(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 (3分)

  (2)水吸收的热量:

  (3分)

  (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 (2分)

  34. 解:(1)因为液化气的热值取,

  所以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

  。(3分)

  (2)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1分)

  被利用的热量,(1分)

  散失的热量。(1分)

  (3)由题知,,(1分)

  则水的质量。(2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