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5年贵州中考二轮复习试题1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06-04

  二、非选择 题(共7小题,共48分)

  7.(5分)(2014•贵阳)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回答有关问题.

  (1)水变成水蒸气是发生了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 分子不断的运动 .

  (3)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可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是 蒸馏或煮沸 .

  (4)金属资源不可再生,下列防止铁制品锈蚀合理的做法是 ②③ (填序号).①把菜刀放置于潮湿的地方;②给自行车支架喷油漆;③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5)全面、均衡和适量的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鸡蛋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3)根据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分析.

  (4)根据防止铁制品锈蚀合理的做法分析.

  (5)根据人体营养素的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分子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不断的运动.

  (3)蒸馏或煮沸可把硬水软化成软水,故填:蒸馏或煮沸.(4)①把菜刀放置于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故错误;②给自行车支架喷油漆,隔绝氧气,可以防止生锈,故正确;③给自行车链条涂油可以防止生锈,故正确,故选:②③.

  (5)鸡蛋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点评: 判断物质的变化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6分)(2014•贵阳)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O2 .

  (2)请在B框内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3)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

  (4)该反应的生成物所属类别是 化合物 ,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灭火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种类,由图可推测A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单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A中一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故其化学式为C;一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故其化学式为O2;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B框内将相关粒子的图形为:

  (3)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单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4)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许多个二氧化碳分子聚集成二氧化碳,所以A物 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用途是可以用来灭火.

  答案:

  (1)O2

  (2)

  (3)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4)化合物 灭火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

  9.(10分)(2014•贵阳)“生态安全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一个主题.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根据图1,如果把煤燃烧看做是C与O2的反应,燃烧的煤炉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4 个.为使煤充分燃烧,合理的做法是 把煤粉碎 (写一种做法),这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2)为从源头消除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质量如图2、3所示,通过比较选择 天然气 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随着科技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2H2O ,请比较分析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 .

  (3)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需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其原理是2CaCO3+2SO2+O2═2CaSO4+2 CO2 (补充完整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4)造纸厂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可用 HCl (填化学式)中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而防止水体污染.

  (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①图4实验,集气瓶里放入水量水的主要 目的是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

  ②图5实验,酒精灯的作用是 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为使该套装置既达到防止空气污染又起节约资源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导管末端连接导管至酒精喷灯火焰上方 .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氢气燃烧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4)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5)二氧化硫能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

  解答: 解:(1)燃烧的煤炉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4个,分别是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为使煤充分燃烧,合理的做法是把煤粉碎或鼓入大量的空气.

  故填:4;把煤粉碎.

  (2)由图中信息可知,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差不多,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相差很大,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较少;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

  故填:天然气;2H2+O2 2H2O;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是硫酸钙和二氧化碳.

  故填:CO2.

  (4)造纸厂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可用HCl中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而防止水体污染.

  故填:HCl.

  (5)①图4实验,集气瓶里放入水量水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故填: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②图5实验,酒精灯的作用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为使该套装置既达到防止空气污染又起节约资源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在导管末端连接导管至酒精喷灯火焰上方.

  故填: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在导管末端连接导管至酒精喷灯火焰上方.

  点评: 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10.(8分)(2014•贵阳)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试管 .

  (2)甲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

  (3)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

  (4)乙同学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 氯化氢和水蒸气 ,要除去这些杂质用到的试剂先后有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 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先移导管后熄灯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3)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氧气;

  (4)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利用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因为盐酸易挥发,还可能混有水蒸气,并据氯化氢气体的性质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解答.

  解答: 解:(1)仪器a是试管;

  (2)A装置中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先移导管后熄灯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3)要检验瓶中气体是否是氧气,可据氧气的助燃性向瓶中放入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利用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因为盐酸易挥发,还可能混有水蒸气,因为气体从 溶液中出来通常带有水蒸气;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即是盐酸,盐酸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因此可将气体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将氯化氢气体除掉,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试管;

  (2)2KClO3 2KCl+3O2↑;分解反应;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4)CaCO3+2HCl═CaCl2+H2O+CO2↑;氯化氢和水蒸气;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点评: 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检验,气体的除杂等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